【地評線】清明出游,文明是一抹宜人的綠
2019-04-07 17:14:55?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作者:謝偉鋒 清明出游好時節(jié),莫負人間四月天。 處在仲春與暮春之交的清明節(jié),正是生機最為勃發(fā)的時日。料峭的春寒早已消弭不見,翻新的土地散發(fā)出耕種時節(jié)特有的氣息,淅淅瀝瀝的春雨也在恰到好處地潤物無聲……放眼望去,滿目都是一幅田園畫卷的回歸。崇尚自然的中國人,怎會錯過這難得幾日的好春光,他們迎著明媚的春光,或是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或是踏春采青、山水之間。在這樣一個兼顧自然和人文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里,全民出游已然是大勢所趨。 既然是出游,文明一定是繞不開的話題。傳統(tǒng)節(jié)日釋放了人們出游的潛力,也帶來了諸多文明考題。清明出游,則有著和其他節(jié)日時期不同的特殊維度,它有更多自然與天地的交織。在這個期間,花草正是爭奇斗艷之際,難免惹人憐愛,使得人們在清明期間出游,更樂于擁抱青山綠水,把自己投入到芬芳花海和郁郁草地之中。但由此帶來的不文明行為,著實讓大自然有些“傷不起”。 不需要走出太遠,光是在本地城市的濕地公園,就時常能看到一些煞風景的景象——踹動樹干來一場紛紛揚揚的櫻花雨,橫躺在草地享受溫度剛好的陽光浴,摘下嫩綠的枝條給孩子編織成簡易草帽……“春意漫漫繞花枝”本是清明時節(jié)浪漫的寫實,現在卻有了“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奈,讓人唏噓。 中國人講究“天、地、人”的和諧合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是世代傳承的精神財富。清明節(jié)正值順應天時地宜的時期,出游的人們本應該以文明為本,好好地保護大自然留下來的痕跡,但這種心照不宣,如今卻架不住有人“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沖動和自私。有“天時”有“地利”,“人和”卻差點意思,難免給其他出游的人們內心添堵。 清明出游,文明就是那一抹宜人的綠。世人常感嘆于造物主對于一方水土的厚愛,也驚喜于山水之間的寫意,這促成了我們在美好時節(jié)出游遠方的初心。絕大多數人都愿意用自己的小心翼翼去守護這份默契和諧,而不是被一小撮人的不文明行為無端打擾了興致,但后者往往決定著前者的出游獲得感。制定措施、加大宣傳、推出獎懲……面對出游中的不文明行為,我們似乎不差方法和手段,但怎奈你方唱罷我登場,究其原因,還在于缺乏自然教育。這種教育并非是書本所有,也非學校職責獨攬,它是整個社會都應該花力氣去做的。當這種教育缺乏,就會導致一些人的素質問題在出游過程中原形畢露,譬如非要“手辦”一些花花草草,方才心安。對于這種不文明行為,恐怕罰上幾十塊錢無濟于事。 清明出游的一些不文明行為,看起來是小事,實則是一個人的行為缺陷,甚至是可以放大成社會現象的凸顯。追本溯源,教育是能夠產生糾偏作用的,但前提是要有人去做、愿意做。目前來看,需要盡快推進。(謝偉鋒)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