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門,是國家的門戶,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象征,是中華文明展示和傳播的重要窗口。在我國2.2萬多公里長的陸地國境線上,一座座宏偉壯觀的國門巍然聳立,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5載以來的輝煌成就。
國門之上,承載著國家的榮耀與希望,是中外友好交往的見證,也是國家繁榮發(fā)展的象征。在這里,中外文化交融碰撞,展現(xiàn)出多元共存的獨特魅力。
透過“國門”看新中國75年變遷,聽國門之上中外交流互鑒的故事。第一站,我們前往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打卡歷經(jīng)三代更迭的二連浩特國門。
矗立在中蒙邊境的二連浩特國門,被譽為“中國的北大門”。如果把中國版圖看作一只俯瞰太平洋的雄雞,二連浩特國門就位于雄雞脖子揚起的彎折處。
為了清晰標注邊界線走向,在國門下方的中蒙邊界線兩側,共設立四塊界碑。由西到東的邊界線在815(2)號的界碑處轉彎,走向從原先“西北到東南”方向,轉為“西南到東北”方向。這里也是全國邊界線上唯一的一處“雙號雙立界碑”。
總臺央視記者 趙超逸:從二連浩特國門的頂層平臺朝北邊眺望,就可以看到蒙古國的邊境城市扎門烏德。通過這架望遠鏡,甚至可以看清扎門烏德的火車站大樓。扎門烏德市區(qū)距離中蒙邊境線只有4.5公里,國門下方的這條鐵路大動脈,貫穿著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蒙古國烏蘭巴托以及中國首都北京。
1955年,二連浩特第一代國門在荒灘戈壁中拔地而起。盡管只是簡單的“兩柱一梁”式結構,卻象征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第二代國門建成于1984年,為橘黃色兩層磚混結構,兩側是樓梯,二層是瞭望室,二連鐵路口岸也進行了一系列大規(guī)模擴能改造。
第三代國門于2007年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之際建成,沿用至今。橫跨鐵路上方的主體建筑共四層,為玻璃幕墻結構,形狀呈“北方”的“北”字,代表“中國北大門”。
國門高21米,寓意新中國走向21世紀; 長71.4米,代表二連浩特距離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714公里; 寬13米,意為中國首批開放的13個陸路口岸城市,二連浩特位列其中。
光影流轉近70載,國門下,一列列“鋼鐵駝隊”馳騁不息,見證新時代中國的開放與繁榮。
邊城故事:茶道古驛 見證文明互鑒
“二連浩特”,源自蒙古語“額仁浩特”,意為“色彩斑斕之城”,自古就是聯(lián)通亞歐大陸的重要交通節(jié)點,如今又是中歐班列“中通道”上唯一的進出境口岸。在當?shù)匾泽A站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伊林驛站遺址博物館,一件件文物講述著萬里茶道上的悠悠往事。
展柜中間的這包安化黑茶,至今已經(jīng)存放近兩百年。曬干的茶葉用羊肚壓縮包裹,可以看作早期磚茶的雛形。站在展柜旁,甚至還能聞到淡淡的茶葉香氣。
清晨的一碗咸奶茶,是蒙古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食習慣,而在當時的草原上,磚茶甚至能作為貨幣使用。12片或15片磚茶就可以換一只羊,換駱駝則需要花費更多。在距離產(chǎn)茶區(qū)幾千公里的地方,茶葉竟然會有如此高的聲譽,離不開萬里茶道的作用。
沿著萬里茶道,旅蒙商人帶去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再帶回獸皮、馬鞍、銀器,到內(nèi)地售賣。伊林驛站,則是這條“世紀動脈”上連接中原地區(qū)與漠北草原的關鍵中轉站。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長距離販運、多民族參與的貿(mào)易,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融匯聚。隨著公路與鐵路的興起,伊林驛站漸漸沒落。1990年,驛站遺址被考古專家重新發(fā)現(xiàn)。除了相對完整的院落,遺址中還留有多國錢幣、瓷器、茶葉罐等物品,曾經(jīng)的繁盛,可見一斑。
1956年,中蒙蘇國際聯(lián)運鐵路正式通車,以二連火車站為中心的建筑群,逐漸發(fā)展完善。二連浩特也因此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曾經(jīng)萬里茶道上的小小驛站,如今已成為航空、鐵路、公路全覆蓋的重要口岸。從駝鈴馬嘶到汽笛長鳴,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與交融,在這座邊境小城不斷上演。
邊境小城文旅熱力攀升
二連浩特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13個沿邊開放城市之一。隨著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蒙俄經(jīng)濟走廊建設的提出,二連浩特市內(nèi)人員往來與跨境旅游持續(xù)火熱。紅色國門、絲路驛站、恐龍遺跡等獨特的旅游資源,讓這個邊境小城文旅熱力不斷攀升。
總臺央視記者 趙超逸:我們眼前的這片恐龍骨骼化石埋藏區(qū)是世界上少有的大面積化石埋藏區(qū)。園區(qū)工作人員介紹說,這片埋藏區(qū)的范圍有大約3000平方米,目前展示出來的只有400多平方米。也就是說,仍有大量的化石還留存在自然環(huán)境當中,包括我們腳下都可能遍布著大量白堊紀末期的古生物化石。
二連地區(qū)是亞洲最早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的地區(qū)之一,吸引無數(shù)國內(nèi)外游客慕名前往。
距離地質(zhì)公園不到9公里的二連浩特國門景區(qū),是二連浩特又一個熱門旅游目的地。每年暑期及長假前后都會迎來大批游客。
在這座邊境小城,蒙古國的羊絨制品、土耳其的玻璃杯、格魯吉亞的紅酒等各國特色商品,都能“一站式采購”。蒙古國中小企業(yè)的直營產(chǎn)品,直接擺上貨架。
依托口岸等資源優(yōu)勢,今年前8個月,二連浩特累計接待國內(nèi)外游客158.7萬人次,同比增長46%;實現(xiàn)旅游業(yè)總收入30億元,同比增長49%。
“北疆明珠”書寫口岸開放新篇章
作為國家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及對蒙開放的最大陸路口岸,二連浩特口岸承擔著中蒙貿(mào)易70%以上日常生活用品和80%蔬菜水果的陸路運輸任務,泛口岸經(jīng)濟與人文交流也在蓬勃發(fā)展。
二連浩特公路口岸,等待通關的車輛排起長隊,準備前往各大國際物流園區(qū);鐵路口岸,中歐班列在國門下穿梭往來,連接蒙古國、波蘭、德國等10多個國家70多個站點。
清晨,由呼和浩特開往烏蘭巴托的中蒙國際旅客列車抵達二連站,緩緩駛入換輪庫。40分鐘后,車廂底部的轉向架就由中國使用的國際標準軌距換裝為蒙古國使用的寬軌距,等待旅客上車。便利的交通條件、舒適的通關環(huán)境,使二連浩特口岸成為中蒙旅客的出入境首選。
2023年11月,二連浩特口岸試點恢復8座以下小型車輛通關。現(xiàn)在平均每天,就有約3000人乘坐小型車輛往返二連浩特與扎門烏德,經(jīng)商、求學、旅游。
(總臺記者 白瑪央金 李文杰 趙超逸 楊小剛 薛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