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敲,敲,敲響英歌槌!
2025-02-04 20:46:35?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晞 鞭炮一響,“宋江”敲起了開場鼓,舞著布青蛇的“時遷”一腳躍過門檻,深馬步,一勾腳?!皸钪尽焙汀袄铄印备鴽_出來。 緊跟著兩列縱隊,穿著草鞋的梁山好漢們挨個登場,踩在散了一地的鞭炮紅碎紙上,隨“宋江”鼓點的輕重緩急,起舞、錯身、敲槌、齊吼,有人動作不整齊,大哥“宋江”用鼓聲提醒。他們要去大名府營救“盧俊義”。 2025年的大年初一,觀眾早早就聚集在廣東省陸豐市甲子鎮(zhèn)等英歌舞,一度堵得梁山好漢沒法前進。志愿者拿著大喇叭喊“退后!退后”。 臉上畫著青蛇的“時遷”是甲子鎮(zhèn)上一家餐廳的老板劉創(chuàng)奮,這是他演過的第6個水滸角色,“我是從邊緣小角色奮斗上來的”,他自我調侃,“花了10年才演上時遷?!?/p> “宋江”是老戲骨,做海鮮批發(fā)生意的扮演者邱創(chuàng)金雖只有32歲,但他12歲就登臺演宋江。他的父親年輕時演過“楊志”,如今,“楊志”換了年輕演員,“老楊志”在旁當觀眾,要聽到“宋江”敲快了,不管旁邊多少人,走到“宋江”身后訓兒子。 “只有英歌舞的鼓聲響起,這個小鎮(zhèn)才不再死氣沉沉?!鼻駝?chuàng)金懷念兒時過春節(jié)的氛圍。 作為甲子鎮(zhèn)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甲子英歌幾乎記錄了這個海邊小鎮(zhèn)的“明清史”:英歌舞明朝從福建傳入時,甲子鎮(zhèn)正受倭寇威脅,英歌隊采用了當時軍人的方陣隊形作為表演隊形;后來海盜、山寇來了,甲子鎮(zhèn)實施閑時為民,戰(zhàn)時為兵的策略,組織民眾學習武藝,甲子英歌又融入了武術動作。 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副主任葉亢在甲子鎮(zhèn)調研發(fā)現,老一輩的“梁山好漢”多是農民,把跳英歌舞當成強身健體的方式,“每次英歌舞巡演,將整個片區(qū)勾連起來,用英歌舞團結小鎮(zhèn)。” 2011年,甲子英歌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省內被列為國家級非遺的另外兩只英歌舞是潮陽英歌舞、普寧英歌舞。 葉亢發(fā)現,有關甲子英歌舞的學術研究很少,大多宣傳都集中在潮陽英歌舞和普寧英歌舞。 “甲子英歌的商業(yè)化不濃?!比~亢說,另外兩只英歌舞的表演氛圍比較歡快,而甲子英歌嚴肅、莊重,對武術動作的細節(jié)要求嚴格,“馬步要扎得深、穩(wěn)”,呈現男子陽剛、有力度的美。 這群“梁山好漢”是輔警、碼頭工人、保安、社區(qū)網格員……甲子英歌的參與者有他們的本職工作,因此大多只參加公益活動,遇到工作和表演有時間沖突,鎮(zhèn)政府幫忙協調請假。有演出了,提前在鎮(zhèn)上的小學操場上排練。有人外出打工,每次演出前,請假回老家表演。 邱創(chuàng)金回憶,“我上學時要去表演英歌舞,鎮(zhèn)政府出假條跟學校請假,老師知道了,很為我驕傲?!?/p> 他們至今堅持穿草鞋,鞋上系著鈴鐺,每次抬腳落腿,鈴鐺聲就混在鑼鼓聲、镲聲、槌擊聲中。10多個小時演下來,腳被磨破了,但這是傳統(tǒng),不能改,劉創(chuàng)奮說,每場表演都能跳壞幾雙草鞋。 “不能把英歌舞商業(yè)化?!薄懊袼孜幕荒苜嶅X?!薄安荒茈S意演出?!庇⒏桕牭亩鄠€參與者在受訪時強調甲子英歌的公益性,去商業(yè)化。 給甲子英歌畫臉譜的李曉濤認為,雖然這讓民間藝人少了一份收入,卻保留著甲子英歌純粹的傳承。 他畫臉譜的手藝是家傳,他家往上數三代都有人會畫臉譜。李曉濤回憶,上世紀30年代以前,甲子英歌的演員會戴上木質面具表演,表演后再燒掉,但面具制作繁瑣,有人提議,為什么不用臉譜代替木質面具,方便生動,也不影響演員做動作? 這個提議得到幾兄弟的響應,慢慢地,他們定下了最終的臉譜方案,并延續(xù)至今。 畫出漸變色的“化臉”技巧,是甲子英歌臉譜的特色。李曉濤說,化臉更能突出一個人的表情,而且只能用手拍出均勻的漸變色。 有演員形容,李曉濤的手法好,拍、揉、點、劃,不疼不癢,反而像在按摩。一個演員被他拍著拍著畫臉譜,睡著了。 “宋江”化了一張紅臉,李曉濤說,紅色代表“忠”?!傲譀_”卻用了偏黃色的朱紅色打底,“當年前輩看水滸時,覺得林沖這個角色不太忠、反得也不夠徹底,性格懦弱,所以定了朱紅色?!?/p> 武松長得帥,是個“靚仔”,被畫上粉臉。要畫魯智深,李曉濤用指甲沾了黑顏料,劃出根根分明的胡須和眉毛。 每次演出前,李曉濤要“擇臉”,決定哪張臉化哪個妝,臉大的演員有優(yōu)勢,承得下更復雜更多細節(jié)的妝容;額頭高的人可以畫上半張臉細節(jié)更多的“三塊瓦”。畫著同一底色的演員表演時不能站在一起,以免觀眾有重復的感覺。 李曉濤解釋,甲子英歌有過節(jié)祭祀之意,演員畫上了臉譜,就成了高高在上、只能遠觀的神,有時演員明明在笑,觀眾看卻像在發(fā)怒,“要給人不怒自威的感覺”。 許多甲子鎮(zhèn)人把參與英歌舞表演當成榮譽。劉創(chuàng)奮說,“不管演什么,只要能讓我參與其中就行?!?/p> 打工潮一度影響了甲子英歌的傳承,年輕人外出,依靠老人勉力維持著,青黃不接。李曉濤從爺爺李成節(jié)處學會了畫臉譜后,外出讀書、去深圳工作。有人勸他回老家,“不要讓祖輩的技藝蒙塵?!?/p> 李曉濤回到小鎮(zhèn)的工廠上班后,又把家族的手藝擔起來。他經常感覺自己沒有爺爺的功力。如今他有了兩個徒弟,“要打破傳統(tǒng)家族傳承模式,面向社會去招收愿意學的人?!?/p> 一個徒弟在餐館上班。一個徒弟是小學美術老師,日常教孩子畫素描,“臉譜不像是畫在紙上的畫,臉譜只存在一天?!睘榱擞涀〖词诺淖髌?,他拍照留存著自己畫過的每一張臉。2025年正月初一,師徒三人畫了15個小時,65張臉。 即便一直以松散的形式存在,甲子英歌憑著小鎮(zhèn)人的熱情和情懷,在唱念做打、武術臉譜等多個行當傳了一代又一代,師傅傳徒弟、父傳子。 “玩?zhèn)鹘y(tǒng)的東西,就要遵守傳統(tǒng)的規(guī)矩?!崩顣詽芙^在臉譜中加入現代元素,“不能畫個喜洋洋在臉上?!鳖~頭的紋樣是一百年前的,濃淡繁簡的色調對比、曲直粗細的線條也是一百年前的?!安灰欢ㄒ獎?chuàng)新才是好的?!?/p> 2025年春節(jié),甲子鎮(zhèn)來了很多全國各地的“客人”,只為了看場“震撼”的英歌舞。 梁山好漢們從清晨演到黃昏,穿街走巷,英歌槌在手里削、旋、擺、砸。內行的觀眾說,“時遷”手里的布蛇舞得像真蛇,看得出是真功夫。一位小孩不懂臉譜的門道,指著一個畫著白色臉譜的演員說,“媽媽,這里有一只熊貓?!?/p>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