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春節(jié)臨近之際,新冠肺炎疫情洶洶來襲。對于治理者來說,這無異于一場能力測驗,誰在真抓實干,誰在虛與委蛇,一目了然。此次,在網(wǎng)絡輿論場上向來低調的廣大鄉(xiāng)村,就因“硬核防疫”,大獲關注。 都有哪些“硬核”法兒?比如,為勸說鄉(xiāng)親們宅家,多地村干部借大喇叭“暴躁喊話”;為減少人員流動,村口值班組拿掃帚棍子等嚴防死守;為讓宣傳入腦入心,各類橫幅標語簡單直白……種種手段,見事早,接地氣,執(zhí)行快,營造出濃厚的防疫氛圍。 這般防疫,初看“土味”,細思可敬。然而,在許多人點贊的同時,亦不乏聲音對“土味方案”嗤之以鼻,認為如此這般不夠“高級”,話里話外一股精英視角的優(yōu)越感。是的,或許以教科書的角度,這些防疫方式是不夠光鮮,但什么又是所謂“高級”呢?現(xiàn)代化的治理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還是基于發(fā)展程度生長出來的呢? 臺灣大學教授朱云漢講授中國研究課程時,第一節(jié)課就向學生強調,理解中國要注意三件事:中國非常大!中國非常非常大!中國非常非常非常大!這個“大”,不僅是指面積之大、人口之巨,更意味著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發(fā)展程度不平衡不充分。 就拿此次來說,疫情消息一經(jīng)傳出,各大城市立即緊張地行動起來,但在廣袤的農(nóng)村,人們關注最多的,顯然不是新聞或科普。信息缺位導致防控意識不足,雪上加霜的,還有走親訪友的濃重年俗、并不寬裕的醫(yī)療條件。人命關天,是守著文明的形式犧牲防控效率,還是頂著“土味”的帽子守護村民安全?事緩從恒,事急從權,實效才是硬道理。 之所以要為“硬核防疫”分辯幾句,不僅在于其治理實效,還在于其治理思路。什么是真正的巧婦?不是拿著海參鮑魚做出滿漢全席的那位,而是拿著白菜豆腐端出四菜一湯的那位。“硬核防疫”就可貴在,思路的以人為本、為民負責,手段的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沒有為了追求形式美而透支落地的可行性。疫情防控如此,其他工作何嘗不是如此? 借由“硬核防疫”,我們看到一次成功的鄉(xiāng)村治理,也得以一窺真實的中國農(nóng)村。許多人的意外甚至不解,恰恰說明對國情社情了解得并不全面。傳播學有個回音室效應,在媒介的篩選下,人們會只看想看的、只聽想聽的。一旦身處“信息繭房”,也就豎起了一道阻礙認知的高墻。且看網(wǎng)絡世界,大城市永遠處在高光之下,“人均985”“月薪過萬”成了社群中的常見標簽,那些失語的地域和人群則容易被忽略??床坏揭粋€全面的中國,更遑論對一項公共政策進行公允評價。 有一部紀實性鄉(xiāng)村調查叫《中國在梁莊》,寫的正是城市化進程中,河南一座縣城里普通人的命運起伏、悲歡離合?;蛟S再經(jīng)過許久的發(fā)展,“梁莊”們也不見得能達到批評者口中的治理水平,其中的張三李四也難以獲得網(wǎng)絡關注,但那里藏著一個真實的中國,也孕育著強勁的生命力。一套接地氣的治理方式循著自己的軌道悠悠運行,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還會給外界一個“硬核防疫”式的驚喜。(閻維民)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