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防部長:20年內中美和平相處非易事
www.fjnet.cn?2012-11-23 10:40? 李娜?來源:環(huán)球網 我來說兩句
【環(huán)球網報道 記者 李娜】美國領導人近日在亞太地區(qū)的一系列動作再次將中美關系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引發(fā)外界對于兩國關系“緊張”的猜測。美國卡特政府時期的美國國防部長哈羅德 布朗(Harold Brown)近日在《評論匯編》雜志刊文稱,如果美國不能令經濟和國家運作恢復正常的話,中美兩國到2030年前爆發(fā)沖突的很可能將增大。 哈羅德 布朗在文章中稱,盡管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但中國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內部壓力。中國出口主導型的經濟模式已經遇到瓶頸,而向內需拉動型經濟模式的轉變正加強著內部的摩擦。隨著快速的城鎮(zhèn)化、經濟改革和社會變化,管理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要比過去更加困難。 同時,中國的外交政策是另一個值得擔憂的原因,“尤其是因為,美國歷史告訴我們,新興國家崛起時不可避免地要與已有的領導國家發(fā)生競爭,而雙方間的沖突經常導致戰(zhàn)爭”。文章稱,從現(xiàn)在來看,兩國間巨大的雙邊貿易不平衡加劇了中美的緊張關系,而只有中美兩國都做出改變,這一緊張局面才會安全地得到緩解。 布朗還稱,更緊迫地是,中國在南海和同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以及對鄰國影響力的擴大“都令美國陷入了兩大危險之中。首先是對抗,中美可能直接發(fā)生沖突,或因美國卷入中國同鄰國的沖突中而發(fā)生碰撞。另一個危險是,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泰國或者緬甸可能“將落入中國的戰(zhàn)略勢力范圍中”。盡管這些國家中的多數(shù)把美國視為中國的戰(zhàn)略制衡對手,但是有的國家還是認為更接近中國要安全得多,因為它們的經濟嚴重依賴同中國的貿易。 文章分析說,美國需要用回應來保衛(wèi)自己的盟國和利益,但是其行為也需要調整,以減少中國的顧慮。方法之一就是要理解中國的動機。中國需要“領導”東亞的經濟和政治,同時,增加軍事實力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世界要有信心,即使到2030年,美國仍將比中國更強大、更富有、更有影響力。 文章指出,也許避免沖突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共同面對的外部威脅上展開合作。但是,到2030年中美兩國可以不發(fā)生沖突仍將會是一個重大的成就。盡管在至少15-20年內,美國仍將在軍事力量上面占上風,但是,“不對稱的戰(zhàn)爭”可能會削弱美國的優(yōu)勢。 布朗舉例說,為了應對中國在其邊界外數(shù)百英里部署武裝力量的能力,美國應該發(fā)展可以突破精密的防御系統(tǒng)和運送大量軍隊的遠程轟炸機。隨著美國的安全利益轉向亞太地區(qū),美國對脆弱的前線地面基地和航母艦隊的依賴也越來越強。但是,遠程轟炸機要比裝在巡航導彈的轟炸機更劃算,同時也不像短程戰(zhàn)術轟炸機那樣,其基地非常易受攻擊。 文章最后說,這也就是說,美國現(xiàn)在最嚴重的挑戰(zhàn)是要讓美國的經濟和國家管理恢復正常。只有做到這些,奧巴馬才會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來同中國打交道。否則,中美發(fā)生矛盾的可能將繼續(xù)增加。 (環(huán)球網)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05]媒體別拿“愛國”當生意做
- [ 05-07]中美進入“菜單式合作關系”
- [ 05-04]辯證看待“根本性變化”
- [ 05-03]中美對話最大“戰(zhàn)略”是消除疑問
- [ 02-16]“公共外交”助力,中美“路在腳下”
- [ 12-28]培養(yǎng)合格公民是世界公民的前提
- [ 06-09]坐在中美外交蹺蹺板上的菅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