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在“科學發(fā)展觀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討上發(fā)言
人民網12月24日電 (記者 陳葉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配合正在進行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并紀念鄧小平提出小康目標30周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共江蘇省委于12月24日在江蘇省蘇州市聯(lián)合召開“科學發(fā)展觀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顧秀蓮,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出席會議并講話。
冷溶同志講話摘要如下:
30年前的1979年12月6日,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20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是實現小康。從那以后,實現小康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為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主旋律和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chuàng)新實踐,一心一意謀發(fā)展,眾志成城奔小康,走出了一條目標清晰、扎實穩(wěn)進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fā)展道路。經過30年的發(fā)展,我國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我們已經實現總體小康,正在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實現現代化,強國富民,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現代化的任務,奠定了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實行改革開放。集中力量搞現代化的條件已經具備。但是,什么是現代化,怎樣實現現代化的問題擺在了全黨面前。鄧小平同志根據世界發(fā)展變化的情況和中國的國情,對“四個現代化”的發(fā)展目標作了重大的調整,提出要搞中國式的現代化,提出20世紀末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0到1000美元的小康目標。小康目標的提出,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從此,奔小康,成了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的代名詞。1982年,黨的十二大正式確立了小康目標。1987年,黨的十三大根據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完整地描繪出了從新中國成立到21世紀中葉100年間中華民族百年圖強的宏偉目標。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全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現代化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堅定了全黨實現小康、完成現代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信念。
- 2009-12-22統(tǒng)計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進程達到74.6%
- 2009-12-09奮力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 2008-10-2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 2008-10-19工人階級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實踐記事
- 2008-06-11陸昊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