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原副校長:臺灣悲情與兩岸隔閡可消弭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接受本刊專訪
www.vacances-vacance.com?2010-01-12 11:29? 楊琳?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我來說兩句
毫無疑問,這樣一種從全民族根本利益出發(fā)看待和處理兩岸關系的全新思維,超越了歷史恩怨、黨派利益和雙方的固有矛盾,體現(xiàn)了尊重歷史、尊重現(xiàn)實、尊重人民愿望的精神,展現(xiàn)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辟未來的豁達境界。這一番話既表明中共領導集體的“眼界決定境界”,同時也預示著兩岸關系的“思路決定出路”,著眼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開辟兩岸關系嶄新格局的重要時刻即將到來。
《瞭望》:兩岸關系如何發(fā)展才更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鄭必堅: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至今,中國幾代人的處境和心態(tài)是深重的危機感和爭取生存、發(fā)展權利不受侵害,謀求的一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二是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這是中華民族的兩大歷史性追求。投身并致力于這兩大追求的,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和有前途的;否則就注定沒有力量和沒有前途。
60年過去了,中國大陸和臺灣都有了新的發(fā)展,兩岸關系也有了新的進展。實現(xiàn)這兩大歷史性追求的基礎更加堅實,路徑更加清晰,更大的希望和機遇就擺在我們的面前。只要兩岸同胞共同奮斗,在積極推動兩岸關系發(fā)展的進程中,不斷開辟更加廣闊的實踐和認識道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更加大有希望。
相關新聞
- 2010-01-11兩岸關系是內戰(zhàn)產物 歷史選擇留歷史遺憾
- 2010-01-11支持兩岸交流是民進黨無可回避的政策選擇
- 2010-01-11兩岸合作 2010年世青短道競速滑冰錦標賽展默契
- 2010-01-11《瞭望》專訪鄭必堅:臺灣悲情與兩岸隔閡可消弭
- 2010-01-11兩岸合作暨紡織高峰論壇舉行 探討紡織未來走向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