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歐期間,周恩來一邊做工和為媒體撰寫文章,一邊騰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考察歐洲各國的社會狀況。周恩來同國內媒體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1921年1月,在倫敦期間,周恩來就頻繁深入工廠、礦區(qū)和碼頭,廣泛搜集各種資料,為天津《益世報》撰寫長篇通訊,詳述英國一戰(zhàn)后的失業(yè)狀況,評論英國的機構和議會民主。1921年2月28日,400多名勤工儉學學生到中國駐法使館前抗議“停發(fā)維持費”,遭法國警察毒打和驅散。3月,周恩來撰寫了長篇通訊《留法勤工儉學生之大波瀾》,報道了斗爭始末,在《益世報》上發(fā)表。1921年6月,周恩來撰寫了通訊《旅法華人拒絕借款之運動》,反對北洋軍閥向法國借款并購買軍火打內戰(zhàn),寄回國內發(fā)表,引起了很大反響。
旅歐期間,周恩來同法共、德共保持密切聯(lián)系,同第三國際和俄共(布)的旅法代表亦有較多接觸。周恩來親自聯(lián)系各方,取得幫助,使中共旅歐組織得以派出數(shù)批學生去蘇聯(lián)學習。旅法期間,周恩來還結識了胡志明(時名阮愛國),并從此建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深厚友誼。旅歐期間,周恩來結識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戰(zhàn)友。他們回國后,有些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如蔡和森、向警予、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王若飛、張伯簡、劉伯堅、熊雄、孫炳文、郭隆真等,有些則一直擔任著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職務,如朱德、鄧小平、李富春、蔡暢、李維漢、李立三、陳毅、聶榮臻等。
旅歐尤其是旅法期間的一系列學習、考察與斗爭,使得周恩來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日臻成熟,并提出了一系列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⑴明確地提出了要用社會主義來救中國,并指出信仰區(qū)別于迷信,信仰共產主義就要付諸實踐。⑵明確地指出中國革命的對象是軍閥和列強,新舊軍閥均不可靠,革命只能靠“全中國工人、農民、商人和學生”的聯(lián)合,全中國的勞動階級,特別是工人階級是革命的最可靠主力。⑶對于中國的資產階級,周恩來創(chuàng)造性地指出不是“鐵板一塊”,而要區(qū)別對待,其中間分子同情革命并有可能參加革命。⑷主張建立“極堅強極有組織”的革命軍。旅歐期間,周恩來公開號召用“有系統(tǒng)、有計劃、有組織、有訓練的革命暴動”推翻北洋軍閥政府,“組織革命政府”,成就中華民族“獨立的偉業(yè)”。⑸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中國革命兩步走的思想,即第一步是“三民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和有產階級合作以推倒當權的封建階級的‘階級革命’”,第二步才是“打破私有制度”、“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革命。周恩來甚至在《赤光》上發(fā)表文章預見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終將爆發(fā)。
- 2010-01-08周恩來總理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想到啥?
- 2010-01-08周恩來在京病逝終年78歲
- 2010-01-0449年周恩來追究浙江大學"抵制竺可楨"風波始末
- 2009-12-31周恩來六上《時代》封面
- 2009-12-31周恩來未為人知的一段情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