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些我們熟知的名言,其中所蘊涵的道理歷久彌新、引人深思。在學習問題上也是如此:謙虛是搞好學習的重要前提。
謙虛的人承認自己存在不足,具有更強的學習動力。“虛”者,“空”、“無”之意也,不足之意也。有“空”,才能充之以“實”;有“無”,才能補之以“有”。謙虛的人承認自己存在不足,所以會自覺堅持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強勁的學習動力。而驕傲的人常常滿足于已經(jīng)取得的些許成績,沾沾自喜、陶然忘形,所以會喪失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再不愿學習新的東西。翻檢歷史不難看出,那些名家大家往往都是謙虛謹慎、永不知足之人。蘇格拉底曾經(jīng)說:“我唯一確知的事情,就是自己的無知?!迸nD也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發(fā)現(xiàn)?!苯裉?,人類社會已經(jīng)進入信息化時代,知識急劇增長,形勢飛速變化,新事物大量涌現(xiàn),亟須研究和探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理由盲目自滿、懈怠停滯,而只能以謙虛的心態(tài)加強學習,通過學習掌握新知識、研究新情況,通過學習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
謙虛的人勇于放下架子、不恥下問,具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爸t”者,“卑”、“和”之意也,低調(diào)之意也。古語云:“登高者必自卑,行遠者必自邇?!敝t虛的人深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牡览?,所以能夠放下架子,積極主動地向別人求教,在兼收并蓄中豐富自己,在取長補短中提升自己。我國古人歷來強調(diào),學問是“學”與“問”的結合,勤學好問、不恥下問才能有所成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可謂“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他堅持每寫一首詩就先念給牧童或老婦聽,然后根據(jù)其建議反復修改,直到他們聽了拍手稱好才算定稿。正是這種虛心、誠心,使得他從生活中、從民眾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寫出了大量雅俗共賞、流傳千古的優(yōu)美詩句,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同時,謙虛的人往往不拒真言、聽得進批評,因而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和指引,學到他人的經(jīng)驗和智慧。相反,驕傲的人往往自視甚高、目中無人,不愿向他人尤其是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請教,這就必然堵塞他們借助外力實現(xiàn)提高進步的渠道。
謙虛的人懷有強烈的進取意識和憂患意識,具有堅韌的學習毅力。何謂謙虛?謙虛就是不自滿,就是不妄自尊大、固步自封。謙虛的人知道“學海無涯”、“學無止境”,所以不會滿足于一知半解,而是能夠從成績中看到不足;明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不會滿足于時停時續(xù),而是能夠“活到老,學到老”。事實也反復證明,無論是誰,如果你驕傲自滿、不思進取,陶醉于已有的成績,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就必然會落伍,給工作和事業(yè)帶來損失。只有心懷憂患、奮發(fā)進取,在成功面前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困難面前始終保持頑強毅力,孜孜不倦地學,持之以恒地學,才能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進而干好工作和事業(yè)。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央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強調(diào)“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不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jīng)驗,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落實這一任務,廣大黨員干部責無旁貸。而要做到“不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jīng)驗”,就要保持謙虛態(tài)度,自覺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真正把學習當做一種追求、一種興趣、一種習慣。
- 2010-04-09劉延東:在科研誠信與學風建設座談會上的講話
- 2010-04-09二論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4月6日重要講話
- 2010-04-09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2010-04-09充分發(fā)揮旅游行業(yè)的優(yōu)勢
- 2010-04-09加強對人口流動問題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