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有資格認定學術造假
www.fjnet.cn?2009-08-03 08:38? ?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西安交大六教授舉報長江學者造假事件爆出以來,舉報人反被以“侵犯名譽權”告上法庭一案,7月31日再次開庭。庭審中,由于涉及到非常專業(yè)的學術問題,法官困惑地表示:是否學術造假,究竟該由誰來認定?(8月1日《中國青年報》)
讓法院承擔起辨別學術真假的重擔,確實有些“驢唇不對馬嘴”的味道,一來,法官們對教授們所涉及的“渦旋壓縮機”問題來講確實是“門外漢”;二來,現(xiàn)在學術界還沒有具體的裁量“抄襲”或是“造假”的標準,即便讓學術界的專業(yè)人士來評定,也只能是“望文興嘆”、無處下手。
無論是讓法院來認定,還是讓自己學校的學術委員會來認定,其實反映了一個本質(zhì)問題,那就是我國現(xiàn)在根本就沒有一套合理而健全的學術監(jiān)督體系。任何學術成果在研究出來之后,能看到的人和能看懂的人畢竟只是少數(shù),一般老百姓和網(wǎng)民沒有能夠“懷疑”這些所謂的學術精英的學識。如此一來,學術界則更有著“你抄我、我抄你”而“相互護短”的心理,在學術界沆瀣一氣的氛圍下,能揭露自己人造假行為的人更是極為罕見。
顯然,調(diào)查權力不獨立,學術造假將在“魔日高一尺”而“道日低一丈”的學術環(huán)境之內(nèi)愈演愈烈。當務之急是,教育部門應盡快制定一個有公信力的學術鑒定體系,這個體系必須是獨立于造假者學術圈子之外而又熟諳學術之道的,或由異地監(jiān)督或用中央統(tǒng)一方案,切不可讓這些所謂的學者們“自圓其說”。(王傳濤)
(責編:劉寶琴)
![]() ![]() |
相關新聞
- 2009-07-31社會責任感:學術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 2009-07-21季羨林:“謎”一樣的學術大師
- 2009-07-21學術民主或使有些學者臉皮更厚
- 2009-07-18處置學術失范也要有規(guī)范做法
- 2009-07-15寬容抄襲是最壞的學術潛規(guī)則
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