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一直覺得“新聞是年輕人的事業(yè)”的說法不妥,至少是不夠精確,但真想和這話理論一番,我一時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今天,我可是更不敢和那話較勁了,因為我的一位同道對我說,時下上述說法已落伍了,這個新聞事業(yè)已“進步”到少兒唱主角的階段了。他在發(fā)給我的郵件中這樣寫道:我們這些正牌的體育記者都“退居二線”了,在一線采訪的都是些十來歲的孩子,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他們不但總是搶占了第一排位子,連提問題也總是由他們開頭。雖然我還沒到不惑之年,但和這些娃娃記者比起來,我感到自己實在是太老了,也許今后“新聞就是少兒的事業(yè)”了。
朋友沒道明詳情,所以我有點納悶,上網(wǎng)一查方才明白,原來是山東電視臺少兒頻道到全運會上“軋鬧猛”,組織了30名小記者到各個賽場的第一線進行采訪(一般是兩人一組),另有15名現(xiàn)場觀摩小記者和15名替補。這些小記者年齡都在十一二歲,尚在讀小學。他們在比賽現(xiàn)場和發(fā)布會上進行些什么樣的“新聞采訪活動”呢?我這兒試舉三例:
兩個小記者攔住譚宗亮:“譚叔叔,給我們唱支歌吧。”譚宗亮問:“想聽什么歌呢?”。小記者歪著腦袋想了一會說:“周杰倫的吧。”譚宗亮連忙擺著手說:“我們有代溝,我不會唱。”“那你就唱'嘩啦啦啦,下雨了,滿街的人兒都在跑!'”譚宗亮招架不住,只好丟下一句:“這歌太老了,我不會?!?。
劉春紅奪得女子舉重69公斤級冠軍后,一個小記者說:“春紅阿姨,我想先代表山東省所有兒童對你唱一首歌。”隨即他就自顧自地唱了起來,現(xiàn)場記者是啼笑皆非,而見慣了大場面的劉春紅則是傻了眼。
十米氣手槍奧運冠軍龐偉這次無緣決賽,小記者問道:“龐偉哥哥,你和杜麗姐姐以后生的寶寶會練射擊嗎?”
這究竟算哪門子的“新聞采訪”呢?而當諸位讀者看到這樣的“新聞采訪”該作何想呢?竊以為大概是“有組織地”搞笑逗樂吧?一言以蔽之:雷人!
我不知道除了中國大陸外,世界上還有沒有別的國家和地區(qū)有“小記者小編輯”什么的,如沒有,那可是真正的“中國特色”。說實話,我真是難以茍同這樣的“中國特色”,小記者小編輯,在自己學校的小圈子里玩玩尚可,但“走進社會”則是大可不必。因為,記者編輯的工作,主要是與千奇百怪的社會打交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實際上他們是社會工作者,你讓那些無半點涉世經(jīng)驗、還沒形成固有價值觀、甚至還缺乏是非辨別能力的毛孩子玩這樣的游戲,這不是揠苗助長嘛。我臆斷這些被挑選出來擔綱“記者”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工作成果”,有,也是成人給捉刀的。
前幾年,當所謂的小記者剛面世的時候,我就向一位新聞界的元老請教:這小記者是否真能干事?他老人家的回答真是精妙:溥儀三歲時被抱著坐在了龍椅上,你說他能干些什么事?下旨,也是周圍的大人給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