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筆下正是“富二代”
www.fjnet.cn?2010-02-01 08:59? 葉匡政?來源:東方早報
我來說兩句
《麥田里的守望者》故事很簡單:一個屢被學校開除的少年,以自述的口吻,講述了自己在紐約街頭游蕩了兩天的經(jīng)歷。他或在街頭流浪,或在小客棧和夜總會中出沒,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本性善良,卻孤獨憤世,在他眼中成人世界極端虛偽,無法信任。他唯一的老師是個同性戀,校長虛偽勢利,“假模假式”成為他指稱這些成人的專用詞。他討厭沉迷女色和酒精的人,自己卻酗酒、抽煙、打架,甚至找妓女。他不想過渾渾噩噩的日子,但又找不到出路。最后,只能以這種自我放逐的方式,逃離學校與父母。
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之前,美國文學總是將童年理想化,孩提時代永遠是快樂而天真的。塞林格的作品,使“成長”染上了一些悲劇色彩。二戰(zhàn)后的美國,和今天的中國處境有些類似。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國內(nèi)財富激增,中產(chǎn)階級增多,社會異化現(xiàn)象嚴重。因為冷戰(zhàn),政府對內(nèi)采用的是政治高壓政策,國內(nèi)矛盾激化,危機四伏,社會彌漫著強烈的功利主義氣息,民眾理想幻滅,出現(xiàn)信仰危機。有人把美國的這個時期稱為“懦弱年代”。
小說主人公霍爾頓只有16歲,很像今天的中國“富二代”。他出身富裕家庭,但內(nèi)心矛盾、精神空虛;他渴望找到一個理想的精神世界,但沒人能給他指導。他既是叛逆者,也是一個受害者。他對學校和教育的控訴,在今天看來仍然直指人心:“要你干的就是讀書,求學問,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賬的凱迪萊克;遇到橄欖球隊比賽輸了的時候,你還得裝出挺在乎的樣子,你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
相關(guān)新聞
- 2010-01-22跳出貧富對立看“富二代”培訓
- 2010-01-19幫扶民企就培訓“富二代”?
- 2010-01-07國足遇到了“富二代”,誰更狠?
- 2009-12-15“富二代”賣粥還是炫富
- 2009-12-15“富二代”不是在賣粥而是在炫富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guān)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