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田德政
連日來,國家在樓市調控上屢出重拳,最引人矚目的是,對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貸款利率不得低于基準利率的1.1倍。除在金融方面出臺強力措施外,國家還要求增加居住用地供應總量。國土資源部公布了2010年度住房用地計劃,保障性住房、棚戶區(qū)改造和中小套型商品房占比達77%%,僅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量就達到了2.45萬公頃。
聯(lián)想到前不久,住建部要求商品住房嚴格實行購房實名制;銀監(jiān)會提出銀行不得對投機投資購房貸款……有關部門從金融監(jiān)管、土地政策、住房建設與消費引導上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在此次樓市調控上,中央政府可謂打出了一套既直接、又有力的“組合拳”。讓人感覺此輪調控政策是近年來最嚴格的一次,高層調控樓市的決心非常大。
這些政策似乎也產生了立竿見影的影響,多城市房價出現(xiàn)下跌跡象,綜觀近日報道,北京新樓盤已再現(xiàn)“打折風”,上海買家“毀約”事例漸增,深圳也出現(xiàn)了投資者拋盤情況……房地產大佬王石在中報發(fā)布會上再次放出 “萬科已作最壞打算”、“準備過冬”等言論。不少人樂觀地認為,這些措施將加速房價拐點,讓人看到“居者有其屋”理想實現(xiàn)的曙光。
但也有人擔心,新一輪樓市調控會不會重蹈往昔調控的覆轍?日前,湖南省臨湘市副市長姜宗福在網上發(fā)出《房地產商“綁架”政府,當心經濟“撕票”》一文,對此提出了擔憂,引起了廣泛的共鳴。人們的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這些年,我們的調控政策可謂不少,這六條、那十條……可實際效果并不明顯。不妨回望一下,2005年的上海樓市,2007年的深圳樓市,進入短暫的下跌與停滯后,馬上就迎來“報復性的瘋漲”。短暫的驚喜之后,帶給人們的是更大的迷茫。越調越漲、短跌長漲,似乎成為中國樓市調控很難走出的“怪圈”,這一次能例外嗎?
在這怪圈里,一些房產商和地方政府賺得盆滿缽溢,而大多數老百姓卻不得不吞咽做房奴的苦果。如果追根溯源,未見得就是缺乏調控手段,更像是一些政府部門缺乏以人為本、為民辦事的決心。不少地方政府只是把調控當作一種經濟手段,作為與民爭利的杠桿與籌碼,來滿足自己利益和政績的需要,用這種泡沫來撐起一種虛假的繁華,這不僅違背了科學發(fā)展觀,更忘卻了調控的要義所在。應付輿論的調控,只是放一下樓市泡沫里的空氣,避免各種矛盾集中爆發(fā),這自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知道,房子首先是公民用來居住的,就此而言住房不能被簡單定義為普通商品,它不僅具有商品屬性,更重要是其民生和社會保障屬性。這就尤其不能成為一些人和一些部門故意緊張供求關系的道具、與民爭利的工具。
一個平穩(wěn)有序的樓市,應該給所有人穩(wěn)定、明確的心理預期,讓人始終能有買得起房的希望;讓有能力購房的人知道房價不會漲跌無度;讓開發(fā)商知道房地產不該是暴利行業(yè);讓投機者知道無節(jié)制地炒房是在把窮人逼上絕境;讓政府明白“居者有其屋”是政府的職責所在,而不是“取款機”和“政績生產線”。不解決這些基本立場問題,一些基層政府就難免要陽奉陰違,甚至幫著開發(fā)商想辦法如何逃避“調控”。
溫家寶總理近日在人民日報發(fā)表《再回興義憶耀邦》一文,深情緬懷胡耀邦,同時,也讓人想起耀邦同志說過的一席話,“黨的富國富民政策,是最大的群眾觀點……什么怕失控、失靈呀,根本問題是有些同志,就是抓住瞎指揮權不放,或者是抓住謀私的權不放?!蔽覀冊跇鞘姓{控上,是不是明白了“群眾觀點”?是不是存在“怕失控、失靈”的心態(tài)?是不是存在“抓住謀私的權不放”的心理?耀邦同志的話,值得在樓市調控時細細思量。只要破除了這些,這次看起來很猛的樓市調控才可能走出“越調越漲”的怪圈。
- 2010-04-17國土部官員:一攬子樓市調控新政將7月推出
- 2010-04-17工行執(zhí)行房貸新政 一攬子樓市調控新政7月出
- 2010-04-17國土部官員:一攬子樓市調控新政將7月推出
- 2010-04-01中國樓市調控政策石沉大海 小縣城房價過萬元
- 2010-03-19古代樓市調控寫照:后唐朝廷曾有效打壓房價
- 2010-03-18解讀“國19條”土地新政 樓市調控重拳落“地”
- 2010-03-17樓市調控貨幣政策最可行 加息腳步漸行漸近
- 2010-03-09央行稱近期不出臺樓市調控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