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急著買房結婚的同事,氣沖沖地走進辦公室,“我怎么沒聽說哪個地方的房價降了8000元,趕緊告訴我一聲,好去抄底!”相信這種樓市“被降價”的感受是眾多購房者所共有的。看到11日媒體刊登一些機構“樓市調控開始顯威力,新政出臺近一個月的時間內,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降幅近8000元/平方米”的斷言,多數人的反應是難以置信。質疑的背后是,人們詢價購房時的真實感受與有關部門、相關機構紙面上的統(tǒng)計數據相去甚遠。
眼下各種樓市信息呈“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這邊廂,地產大亨潘石屹稱,樓市將會進入“冰川期”,住房的成交量會顯著降低,但開發(fā)商還沒到主動降價銷售的時候。那邊廂,恒大地產率先在全國實行樓盤8.5折促銷,似乎撕開了地產商保價聯盟的口子。面對“5月上旬北京商品房成交跌7成,價格仍上漲6%”的另外報道,人們更難相信房價降幅達到8000元的“新聞”。
就在同一天,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上公布了一組數據——2010年4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2.8%,其中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5.4%,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17.3%。
房價到底是大幅下降,還是仍在上漲,互相矛盾、混亂的信息讓人無所適從。
有人戲稱,現在中國的房價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都看不懂。樓市迷局中,凸顯出信息障眼法的推手效用。以恒大地產打折事件為例,這場僅僅持續(xù)了十多天的“降價風波”,被業(yè)內人士指責為一場“秀”,旨在吸引眼球并非真正降價。更有購房者發(fā)現,所謂打折之后的樓盤反而更貴了,而這種“明降暗升”的價格陷阱,已經是開發(fā)商們慣用的招數:先把總價升高,再給予購房者一個高折扣,以營造“降價”氛圍。
一些機構、開發(fā)商聲稱的大跌,甚至暴跌,與民眾在現實中觸摸到的“欲降還漲”的詭異反差,讓人越發(fā)感覺有一種力量在造“局”,造一個房價“猛摔”的假象,以消解中央的調控政策。
在真正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之下,從根本上調節(jié)價格的還是供求關系的平衡。而對于房地產市場而言,購房者對未來房價走勢的判斷,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需求的迫切程度。從這個角度上講,如果相關樓市信息不能夠做到及時、透明、準確,極易導致民眾跟風現象的出現。
在此前提之下,權威、準確數據的作用當然很大,因為其對于各方利益主體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對于政府而言,是否需要出臺后續(xù)樓市調控政策,取決于現階段房屋價格是否仍然維持在高位;對于房地產商而言,理性回歸的樓市走勢可以讓其適時調整自身經營發(fā)展戰(zhàn)略,不會妄圖憑借累積的資金優(yōu)勢,去化解政府調控樓市的各項努力。
由此可見,要建立一個平穩(wěn)、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房地產市場,亟須盡快建立起權威的房地產數據發(fā)布機制;有必要引入社會力量及第三方中立機構的監(jiān)督;有必要加強對于虛假數據發(fā)布的問責,讓故意發(fā)布不實房地產信息,意圖擾亂正常市場交易秩序的行為受到應有的追究。唯有如此,方能消除人們的心頭之疑;唯有如此,中央的調控政策才不會被消解;唯有如此,方能不再有“何處能找降幅8000元的房子”之問。
有同事說,也許,那個所謂“每平方米降8000元”的房子,(總價)已經漲10萬了?!?/p>
- 2010-05-12房價“大降8000”有沒有數字游戲
- 2009-12-11限價房"8000元時代"的困惑與迷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