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一票,回頭請你吃飯”。這不是選村主任,也不是單位中層干部全員選聘,而是發(fā)生在石家莊市高級技工學院的貧困生“民主”票選。(6月8日《燕趙都市報》)
15%的貧困生比例、2300元的學費減免。一方面,由于其扶助力度較大,對很多學生和學生家長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成為大家爭相競逐的目標;另一方面,作為發(fā)放主體的學校如何從龐大的學生群體中甄別出這真實的15%來,最大程度地保證公平、公正就涉及到很大的技術問題。
石家莊市技工學院的民主選貧也是綜合考慮之后的無奈之舉,干脆將貧困生確認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交給了班級同學。這看起來是最靠譜的一種選擇,卻沒想到減免學費扶助措施實施的第一年就遭到學生的巨大反彈,貧困生認定的結果也與自己“美好的初衷”相差甚大:家徒四壁的貧困生由于不擅拉關系在民主選貧中落選,常常買冷飲礦泉水的學生可能因為人緣不錯而“被貧困”,本該雪中送炭的扶助金卻可能落于錦上添花。貧困生認定的尷尬正反映出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
首先是校方對學生們從地方基層組織開具的貧困生證明存在核實難度。按照規(guī)定,貧困生在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助學金或補助等時需要有鄉(xiāng)鎮(zhèn)(街道)以上民政部門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證明。但當學生到居委會和村委會開證明時,一般都不會經(jīng)過嚴格的調查,甚至不排除出現(xiàn)很多政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給自己并不貧困的親朋故舊們開具貧困證明。想想看,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學生,單憑校方力量如何能做到準確核實?
那么,既然大家都有貧困證明,那就把認定程序加入民主選定步驟吧,無論如何,將貧困生認定的決定權交給學生要比過去常常由輔導員一個人決定的辦法好得多。但問題也出在這里,以前只需要跟輔導員拉關系,現(xiàn)在需要跟同班同學拉關系,一部分貧困生因為較強的自尊或自卑心理,因為不去拉票也拉不到票,從而得不到國家的困難補助。
證明反映—班級認定—輔導員認定—學院認定—學生處或其他資助工作負責部門認定,程序看似完善,卻可能因為細節(jié)的漏洞而使貧困生扶助政策出現(xiàn)偏差。民主選貧的尷尬一幕,再次提醒我們貧困生認定環(huán)節(jié)的困境。隨著國家政策力度的加大,貧困生認定工作需要從證明材料的源頭、認定程序的完善、認定數(shù)據(jù)的動態(tài)管理等方面進行規(guī)范。無論如何,大學貧困生的扶助政策不能因為程序漏洞而不斷重復頻見于報端的“假低?!爆F(xiàn)象。
- 2010-01-01貧困生為何要退出助學名單
- 2009-11-18貧困生害怕競爭緣于試錯機會的高度稀缺
- 2009-04-13請將貧困生活還原為“人的生活”
- 2009-02-27貧困生的“溫暖套餐”何以受冷落
- 2008-12-17優(yōu)先安置貧困生是在匡正社會公平
- 2008-11-13冒充“貧困生”是怎樣的“精神貧困”?
- 2008-09-21“貧困生”為何不以一封信換捐贈?
- 2008-09-13貧困生被取消受助資格無關感恩與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