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世界級技術不等于世界級安全
用技術手段保障食品安全。昨日,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與廈門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共建的 “食品安全合作實驗室”正式揭牌。安捷倫是全球最大的測試測量公司,這是該公司與全國檢驗檢疫系統(tǒng)正式掛牌共建的首個實驗室。(《海峽導報》2010-6-22)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嚴重,技術手段落后當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肯定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無論是“紅心蛋”、瘦肉精、陳化糧,還是蘇丹紅、三聚氰胺、地溝油等等等等,之所以反復釀成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讓消費者吃盡苦頭,讓中國消費者成為世界上最受傷的消費者。其實,基本都不是我們的技術檢測手段無能為力,關鍵還在于相關職能部門的缺位與失職。
真正要保障我們的食品安全,首先要教育商家遵守商業(yè)道德與相關法律法規(guī);其次,更重要的是職能部門要認真履行監(jiān)管職責;最后,才是借助于先進的技術手段。
因此,“用技術手段保障食品安全”的理念讓人覺得“很傻很天真”。再先進的技術都是由人來用的,如果執(zhí)法者不能認真履行職責,再頂級的技術,不也就是個擺設?要出問題照樣易如反掌。如果不能明白這個道理,形成了技術依賴癥,對我們的食品安全是十分有害的。至于以為有了世界級的技術手段,我們的食品安全就可以達到“世界水平”,更是顯得可笑了。
相關新聞
- 2010-04-21美國食品安全處被指監(jiān)察失職 食用肉獸藥超標
- 2010-03-24黑心餐盒,食品安全盲點里的“裸體吸毒”
- 2010-03-14《食品安全法》與消保50問:為什么要制定《食品安全法》
- 2010-03-14《食品安全法》解讀:我國對食品廣告如何監(jiān)管
- 2010-03-01海南豇豆價暴跌與食品安全信任危機
- 2010-02-28誰來做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衛(wèi)士?
- 2010-02-23從有毒豇豆看食品安全的政府道義
- 2009-11-23中日韓衛(wèi)生部長簽署備忘錄 共享食品安全信息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