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于今年暑假對部分學生寢室進行改造,統(tǒng)一安裝了熱水器、空調等,于是開學后被改造成類似賓館一樣的寢室竟供不應求。(《楚天都市報》9月12日)
對此,網(wǎng)上有不少帖子表示不解,更對學生們的“貪圖享受”予以“嚴厲批評”:大學生活應該培養(yǎng)孩子們克服困難、堅韌頑強的意志力,這些進校即講條件的孩子能夠鍛煉成才嗎?!
在分析這些意見之前,我們來看兩篇報道。一則是,在9月3日舉行的復旦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楊玉良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暑假天氣異常炎熱,一些住校的學生于是在網(wǎng)上發(fā)帖抱怨,稱要把‘校長綁架到學生宿舍去,看看能活幾天’。當然最后并沒有人綁架我?!闭f到這里,在場新生哄堂大笑。他接著說,“不過我相信,大學的學習條件也會越來越改善,而我們的工作也會不斷改進?!?/p>
另一則是今年夏天,上海交大數(shù)學系副教授姚衛(wèi)紅老師在學校BBS上發(fā)帖稱:“(同學們要是)實在熱得不行,就來老師家避暑吧!”這則熱帖讓身處水深火熱中的校園留守學生感動不已。
這兩則新聞告訴我們,學生宿舍里的空調,于大學生的生活,已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大學校長和老師,實在不必義正詞嚴地“教育”學生:受熱就是吃苦,吃苦就是磨煉。
把艱苦的生活條件,與磨煉吃苦意志等同,這是十分落后的教育觀。以這種觀念推論,那些辦公室里有空調的教授們,應該撤除空調,否則,就顯得他們的生活太“安逸”了。而反對在大學宿舍安裝空調者,自己應身體力行在家里也不安裝空調,一邊揮汗,一邊工作、學習,否則就是貪圖享受、不思進取。
吃苦的精神,從本質上說不是外在,而是內(nèi)在。一個學生在空調房間里認真學習,刻苦鉆研,這能說明他沒有吃苦精神嗎?我看不出學生是否用空調與他們是否不思進取、貪圖享受有任何聯(lián)系。遺憾的是,在我國的教育中,這種對吃苦精神的錯位理解比比皆是。最近我到本地一所新建的大學校園參觀,校園建筑十分漂亮,可學生宿舍里居然沒安裝空調,而如果要重新安裝空調,必須重鋪電路??梢姰敵醯脑O計,就根本沒考慮空調的事。
今天,我們還把大學宿舍作為對學生的管教之地,而實際上,大學宿舍之于大學生,就是學生出錢租住的一個地方。作為“房東”,學生公寓管理者應該提供基本生活設施。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也在持續(xù)提高,針對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教育觀念也必須更新,這是教育因材施教的要求,也是教育富有人文關懷的必須。離開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變化、受教育對象的變化,殘守過時的教育觀,進行一成不變的管理,教育的效果只能適得其反。
- 2008-10-13大學寢室改閨房,還能再大膽一些嗎?
- 2008-10-10我旗幟鮮明地支持大學搞單間寢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