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采訪獲悉,南京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駐扎著同伴教育團隊,這個由衛(wèi)生部門發(fā)起、由接受過正規(guī)培訓的學生組織的團隊專門負責講授性知識。個別高校還開設了性教育選修課,“艾滋病”、“婚前性行為”、“安全套”等敏感話題,在高校課堂上不再羞羞答答。(9月14日《揚子晚報》)
性教育從來就是一個尷尬的話題。傳統(tǒng)語境下,關于性知識,學生難以啟齒,家長避而不談,教師不愿提及,學校放之任之。不久前,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調查顯示,91.2%的人認為目前青少年性教育缺失,其中53.7%的人認為“嚴重缺失”。主流性教育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由此產生的后果是,很多年輕人在看到性的問題上缺乏正確認識,甚至“性無知”。
南京高校課堂不再“談性色變”,這是一種難得的觀念進步。要正確看待性,就不能忸怩和回避,而應“心里陽光一點”。前蘇聯教育學家切列德尼琴科曾說:“父母跟孩子不談性知識,而我們的學校也不講。但是,青少年對于這種談話的需要是客觀存在的,那么讓他們向誰去了解這些事情呢?難道要他們從門縫里偷聽別人的談話嗎?或是同跟他們一樣對此一無所知的同齡人去議論這些事情嗎?”性教育是一項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只要適度得體,光明正大走進課堂也無妨。
環(huán)視當下校園,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大學,性教育一直處于矮化與邊緣化的狀態(tài)。雖然從低年級起很多學校就開設了生理衛(wèi)生課程,但一直被認為是“副科”而很少受到校方和學生的重視。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筆者讀初中時,生物課上到兩性知識的章節(jié),老師竟然自動跳過,躲躲閃閃地說“這一節(jié)就不在課堂上講,你們自己看一下就可以了,反正也不會考”。如此有名無實的性教育,在現實中也并不少見。
然而,在其他很多國家,性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聞,遑論扭扭捏捏。在英國,法律規(guī)定必須對5歲的兒童開始進行強制性性教育;在荷蘭,與學其他課程一樣,孩子6歲進小學時就開始接受性教育,孩子們甚至會在餐桌上和父母討論這方面的話題。即便是與中國傳統(tǒng)觀念相似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等國,性教育也通過法律制度進入正規(guī)化和常態(tài)化,這何嘗又不讓國人自嘆弗如?
性教育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學會珍愛和保護自己、尊重與理解他人。應該明白的事實是,性教育不僅關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也關系社會的前途未來。因此,看待性教育問題,心態(tài)要更陽光一點。
- 2010-06-08孩子有權拒絕體罰性教育
- 2010-04-23中國性教育絕非一片空白
- 2010-04-23中國性教育絕非一片空白
- 2010-02-11女生激情視頻裸露的還有性教育的缺陷
- 2010-02-11我們尚缺“性教育”的文化土壤
- 2009-12-21中學生聚眾淫亂的背后是性教育的缺失
- 2009-12-07“奉子成婚”折射出性教育不足
- 2009-12-07羞辱性教育下,不愿讀檢討只能無奈跳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