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學教材如何“取”與“去”
www.fjnet.cn?2011-01-06 10:39? 鄢烈山?來源:南方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對于第一個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即要。而這個要重估要取舍又分兩種情形:對于學者和研究者來說,研究就是重新認識、重新闡釋即重估和取舍的過程,什么原典都可以是研究對象;對于價值觀在形成過程之中,學習科目也比私塾時代多了自然科學、外語、體音美等的學生來說,教材就先要經(jīng)過取舍。王曉漁先生最近撰文表示,將傳授敵國間行“詭道”的《孫子兵法》和詐術的《三十六計》列入“兒童經(jīng)典誦讀叢書”、“中華傳統(tǒng)蒙學精華”、“小學生國學讀本”等傳統(tǒng)文化學習教材,“更像恐怖主義培訓教材”,而對沿襲戰(zhàn)國以來敵我思維當?shù)乐铝畲呵飼r期更接近今日普世價值的《司馬法》湮沒無聞的做法,深感遺憾。他的說法也許情緒化一些,但不無道理。接下來,即便是《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這些可以入選的蒙學經(jīng)典,也有一個“取”和“去”的問題,因為畢竟時移世易,當代人的價值觀要更新,這些經(jīng)典也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比如說對家長虐待兒童,不可能再要求做子女的“號泣隨,撻無怨”吧?
由誰來重估和取舍呢?秋風兄對此已有較為充分的論述,我同意他的意見,這個取舍權不能交給官員。不論是教育官員還是文化出版官員,誰也沒有資格來決定什么是精華什么是糟粕,要謹防“取”、“去”背后“權力的致命自負”。這是歷史已經(jīng)證明了的。上世紀50年代,掌權者提出對傳統(tǒng)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似乎對傳統(tǒng)是“一分為二”的;可是,到了60年代“文革”中,口號就變成了“破四舊”和“(與傳統(tǒng)觀念實行)決裂”。“權力的自負”是沒有定準和邊界的,一切取決于他們個人的判斷和政治需要,不可倚重。
相關新聞
- 2010-11-29高中歷史課本人物畫像神似 有多少教材"忽悠"我們
- 2010-11-18高中歷史書5位古人長一樣?專家稱系網(wǎng)友PS而成
- 2010-11-05河南教輔發(fā)行商"地毯式"公關學校 教師回扣達70%
- 2010-10-28"驢友"老師質(zhì)疑教材翻譯 "竹柏"到底是在說啥?
- 2010-10-2359.6%大學生認為教材無用 老師稱教材存弊端
- 2010-10-20民間會診小學語文教材 希望獲得更多一線教師關注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