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馬云、馮侖、茅永紅、鄭躍文、張征宇和我,在重慶集體研究決定:舉辦一個集體追悼會,每人給自己致悼詞。結(jié)束過去,開始未來,每活一天就凈賺24小時。”日前知名企業(yè)家史玉柱的一條微博引發(fā)熱議。有網(wǎng)友稱“這是頓悟人生”,有網(wǎng)友認為是“吃飽了撐的”。(7月8日新華網(wǎng))
活人墓由來已久,指人還健在,就為自己準備好墓地或者提前購買墓地,古代又叫活墳或生祠。2011年初,擔心墓地漲價,濟南市民紛紛搶購“活人墓”,有的家庭或家族甚至以“打包”的形式搶購“家族墓”,已見怪不怪。然而,給活人開追悼會雖不是頭一回聽說,依然較新鮮。
筆者以為,“活人追悼會”是死亡的哲學,教我們正確面對生死;“活人追悼會”是富豪們快樂的盛宴、是高調(diào)的娛樂;“活人追悼會”還是某些富豪們因某些事所受影響,感悟人生利弊與得失,是“蘇醒”的葬禮;但也有人認為,“活人追悼會”是富豪的胡鬧與折騰。
也許有人想問,“活人追悼會”向誰哭泣?其實,除娛樂之外,更多地是向自己的心靈訴說、向自我的靈魂哭泣。其實,活著的人之所以舉行追悼會,還可以理解為這是其人生頓悟后蘇醒的表白。
同電影《非常勿擾2》中的李香山人生告別會不同的是,史玉柱等“七君子”,均系赫赫有名的富豪老板則以“實體”的形式給自己辦“活人追悼會”,他們將熒屏中虛擬的情節(jié)變成現(xiàn)實,說白了,富豪們上演的“活人追悼會”之“真人版”也沒什么“亮點”,何此招來眾“粉絲”的“圍觀”?
顯然,給活人開追悼會,并非常人所能理解。但與倫理道德和中國文化幾乎不相干,不管“頓悟人生”,或是“無聊之舉”,或是“乘機炒作”,或是“另有目的”,作為局外人的“我們”除隔靴搔癢“圍觀”外,別去多想,也別去當真,更別去追風,富豪玩他們的,我們玩自己的。
可以說,他們?nèi)绱斯_地“折騰”總比某些官員“躲到玩”、“藏到吃”和“偷著樂”好。別怕他們越玩越爽,即使他們“從地獄玩上天堂,再從天堂玩地獄……”也與我們無關(guān)。我們只當他們這是一場娛樂、一場游戲、一場鬧劇。
死亡對每個人來說,是與生俱來的。上帝造物,考慮很周全,既有生,又有死。死也許和生同等重要。人之所以善良,是因為要死。歸路漸漸清晰,因為憐憫自己,所以慈悲他人,其心、其言、其行才不那么兇惡。
可以這樣理解,富豪們對于死亡的思考也是一種哲學,死亡也是一種文學和學問,正如馮侖在微博中所言:“死亡是人生的朋友,也是人生的導師”。即“站在終點回望通向終點的道路,會有很多的感悟,如果能將死亡視為我們?nèi)松猛局械耐榛驅(qū)?,它會提醒我們,不要把現(xiàn)在該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幫助我們每天做得更好,而且充實”。同時,馬云也在微博中寫道:“既然敢來到這世界,我就沒有打算活著離開!但我不希望最后是被空氣、水和食物給‘三聚寢安’了。我希望是舒心地老死……你呢?”等等。如此看來,透過富豪們的“微博死亡新論”,這符合史玉柱的說法是為了“結(jié)束過去,開始未來”。這或許是富豪們?yōu)榱碎_啟對生命意義的再認識、再解讀、再面對、再追求、再奮斗的一種“生死觀”。
應該說,史玉柱等“七君子”為活著的自己開追悼會,是何等的泰然?何等的坦然?何等的淡然?何等的欣然?的確,人生不過一場戲、一盤棋、一局牌、一本書、一段路、一杯酒……生死就在一瞬間。與其看著不如做著!與其活著累不如快樂活!活就要活出自己、活出精彩,不僅為昨天而活,為今天而活,還要為明天而活!不僅為自己而活,還要為家庭而活,為社會而活,為他人而活!
俗話說,為活人修墓,是一種炫耀,自認為風光,實際上是霸占活人生存空間。反之,舉辦活人追悼會的人,自以為比修活人墓的地產(chǎn)商格調(diào)高些,有行為藝術(shù)天分,說來說去就是活得不耐煩、厭世。其實,更應該回過頭來想一想:自己自今擁有的財富,最該感謝誰?誰促成的?廉價賣地的地方政府,還是購房投機者,還是房奴們?富豪們直接或間接造成我們的食品中充滿添加劑,家禽家畜由于進入速生時代,變得失去原味,菜籃子工程如同地雷陣,處處膽戰(zhàn)心驚;富豪們官商勾結(jié)的方式加速貧富分化,制造社會矛盾,玩酷的富豪們掠奪太多的社會資源,他們積累了很多原罪。
現(xiàn)實中,時常有人在追悼會上交流感受:做人是空的,凡是要想開點。在那一刻,似乎人人都覺悟、都舍得??梢婇_追悼會是個好辦法,有教育意義。遺憾的是,人很健忘,一走出追悼會會場,就故態(tài)復萌。為一些身外之物,繼續(xù)跟別人、也跟自己過不去。思想工作要長抓不懈,追悼會似乎要多開才好??勺返繒⒉皇窍腴_就能開的,非得人死了才行。因此,有必要對傳統(tǒng)的追悼會制度進行改革:乘人還活著的時候就開追悼會。如此,開追悼會的機會就不再難得。
誠然,活人開追悼會借敲過死神的門,感受和體驗一下死的味道。把體會談出來,既勉勵自己,又警醒別人。不是時常有人說嗎?“我都死過一回了,還計較什么?”的確很有給力。對于人生的感悟,經(jīng)歷過一次劫難,勝讀十年書,勝坐十年禪?;钪娜诵枰o自己開追悼會的有,如九死一生或大病不死或判決死緩的人,有必要開追悼會,辦過死亡手續(xù),才有資格新生;離過婚的或久別重逢的人,也適宜開追悼會,前者有利于和死亡的愛情告別,后者有利于去尋找新的生活彼岸……給活人開追悼會,或許能模糊生和死的概念,讓人安樂活、安樂死。只要不太鋪張浪費,活人開追悼會還是有意義的。只是希望,葬禮上,不只是奏哀樂,還要奏《走進新時代》那樣的進行曲。給活人開追悼會,作為娛樂也未嘗不可。(熊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