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農(nóng)村老太河邊洗衣服時看到本村4個孩子落水,遂跳入河水中救人。當她救出3個孩子后又跳入水中救第4個孩子時遇難。(8月15日《大河報》)
一個年近七十、平凡樸素的農(nóng)村老太,憑借自己對生命救助那份天然與純粹的下意識認知,“連手機都沒往外掏”,就直接跳進深水救出了三個孩子。附近的村民聞訊也紛紛趕往救助。這里沒有過往救人新聞中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品咂別人痛苦的看客冷漠,有的只是一個個平凡人為了救人義無反顧的愛與決心。
老人、孩子、救人……所有的元素都觸動了每個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分。從新聞背后迅速飄紅的點擊與評論便可看出,人們對救人老太飽含敬意與感動。只因在人們的日常認知中,一個年近七十的古稀老人在自身行動上尚存不便,可即便這樣,老人依然能夠在危急時刻突破生理承受極限,救下三名溺水兒童,這樣的故事,無論如何都難以讓人簡單視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處于生理弱勢,需要被愛護與救助的老人與孩子,在這樣的溺水場景中,卻只能拼盡極限互相救助。這樣的故事縱然令人感動,但附近村民憤怒的悲鳴卻分明讓人感受到了這場意外的沉重——“這個斷橋附近3年來已有8人喪命,都是非法采挖河沙造成的”,就在上游不遠處,幾輛大型挖沙船正在作業(yè)。4個孩子落水處就位于這座庫塔的漫水橋東頭,橋梁自從6年前被洪水沖毀后,一直沒有得到修復。
采挖河沙對生命的威脅不言而喻,直接阻礙村民安全通行的斷橋多年未被修復,更難辭其咎。3年8人喪命的悲劇,倘若還不能喚回當?shù)貙由巢赏诘闹卫?,還不能增大修復斷橋的決心,那么老人救人溺亡的故事有多感動,現(xiàn)實就有多沉重。
無論如何,生命的逝去,不管以何種方式去實踐其逝去價值,都需要叩問那些人為之禍在其中所扮演的推波助瀾的角色。試問,倘若非法采挖河沙能夠在有序的監(jiān)管范圍內(nèi),及時得到執(zhí)法控制,甚至在已采挖河沙的危險地帶樹立起警示標牌,那么滑入深水的悲劇恐怕就不會上演;而設(shè)若那座被沖垮的斷橋能夠被及時修復,孩子們恐怕就不會冒險涉水來到河邊……太多的假設(shè),卻架不住現(xiàn)實的無為與悲情,這大概正是這類救人故事最讓人無力之處。
- 2011-05-31冷淡面對溺亡,讓生命的意義打折
- 2010-08-26請財政為溺亡者再盡一點人事
- 2010-02-26五童溺亡也是對浙商發(fā)展模式的拷問
- 2010-02-25五姐弟溺亡是社會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