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首页_99re免费精品视频_中文人妻精品一区在线_亚洲人成黄69影院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時政觀察 > 正文
辛亥革命的歷史遺產(chǎn)
www.fjnet.cn?2011-10-10 08:43? 孫競昊?來源:東方早報    我來說兩句

沒有辛亥,就沒有共和民主的新民族精神

那是一個個性充分張揚的時代。在民主共和的國體、政體下,每個人都有權(quán)代表自己,而不是無言地一味被代表,所以對國家自然產(chǎn)生直接的責任和義務。陳丹青以“赳赳民國”形容那時候融合了中、西文化的人們,特別是那些“范兒”:他們溫文爾雅,風度翩翩,文質(zhì)彬彬;他們快意恩仇,堂堂正正,頂天立地。

既然不再是群氓、機器、奴才,顧炎武所期盼的、原本只有少數(shù)人所能踐履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德理想就有了普遍可行性的現(xiàn)實語境。吳貽芳校長這樣詮解金陵女大的校訓“厚生”:當把自己奉獻給他人和社會時,個體的生命就豐實了。而在耄耋之年以一己之軀與惡勢力對搏的“中國德蕾莎”高耀潔醫(yī)生回憶幼時生活時談道:父親非但沒有重男輕女,而且要求我們首先“愛國”,這才是“大家閨秀”!

新生民族國家遭遇的內(nèi)憂外患愈發(fā)激揚起她的英雄兒女義無反顧地走向戰(zhàn)場。張靈甫、邱清泉分別從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上海大學社會學系肄業(yè),投身黃埔,肩負起“打倒列強、除軍閥”的使命。筆者的一位姨丈即是在“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抗戰(zhàn)熱潮里中斷學業(yè),空投到印度加入新一軍。這支英雄部隊軍歌中有這樣的句子:“道德要提倡,禮義廉恥四維張。誰給我們餉,百姓脂膏公家糧……愛國國必強,愛民民自康。為民保障,為國棟梁,即為本軍光。”當時風靡的《知識青年從軍歌》更洋溢出豪邁氣概和獻身精神:“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p>

在個性伸張中,民族精神在壯大;在民族精神弘揚中,個體價值在升華。中國在鴉片戰(zhàn)爭后淪為“東亞病夫”,九一八事變后成了“國際孤兒”,然而愛她的兒女們不屈不撓,赴湯蹈火,前赴后繼,殺身成仁,終使祖國母親在1945年成為聯(lián)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記得十余年前看到一期《老照片》雜志扉頁上的舊照:一位年輕的中國軍官意氣風發(fā)地用地道日語向投降的日軍訓話,不禁產(chǎn)生一種難以抑制的感動;而日本軍官仍被允許佩刀,映襯出我們留給失敗者尊嚴的泱泱風度。這就是辛亥帶來的民族國家的含義,這就是根植在古老文明土地上新的民族精神!

沒有辛亥革命,筆者不敢設想中國在二戰(zhàn)中的結(jié)局。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有太多值得“假設”的命題,有太多無垠的遺憾。但歷史的進程終究沒法假設。光陰荏苒,風吹雨打,陰差陽錯。歷史學者總是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受情感左右,但歷史無情人有情,又往往掩沒不下不得不面對無情歷史時的悵惘和無奈。以下引錄黃興詞《蝶戀花·辛亥秋哭黃花崗諸烈士》,作為這篇紀念辛亥文章的結(jié)語,借以祭奠先烈和那曾經(jīng)的民族精神:

“轉(zhuǎn)眼黃花看發(fā)處,為囑西風,暫把香籠住。待釀滿枝清艷露,和香吹上無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紛飛,氣直吞狂虜。事敗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長無語?!?/p>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文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責任編輯:林雯晶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guān)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