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歧視”招生值得廣泛討論
www.fjnet.cn?2011-10-31 08:50? 沈彬?來源:東方早報 我來說兩句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宣布將在2012年自主招生考試中實行“圓夢計劃”,被推薦的考生,原則上要求平時成績排名為所在中學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內無大學生的農村戶籍學生。這一規(guī)定經(jīng)媒體報道后,被不少人斥為“雷人”。 優(yōu)先錄取“三代之內無大學生”的考生,是否構成歧視,是否算“雷人”呢?其實,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教育資源的重新分配無疑成為焦點問題?!敖逃綑唷边^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的“逆向歧視”,也在這次招生中進入公共視野。 無疑,對中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xiāng)二元制度,以及東西部差距,全社會已形成了需要力圖改變的共識,但在怎么改的“路徑問題”上——以什么保障改變的結果是公平的,并不致引發(fā)新的矛盾——尚缺乏充分討論。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需要全社會共同摸索,減少誤解和陣痛。 就人大“圓夢計劃”來說,它是對農村弱勢群體的傾斜政策,人大擬每年選定50所中學,優(yōu)先錄取貧寒子弟。人大將擬照顧的考生標準定為“家庭中三代之內無大學生的農村戶籍學生”,該標準是否妥帖,有無更好的方式,值得商榷,但絕不是無事生非。 有人認為:這是對家里出了大學生的考生的歧視。其實,人大此舉是“逆向歧視”政策的試水。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平權運動中,有色人種不僅要求與白人平權,而且其中一些呼聲還認為,為補償歷史上歧視所造成的不公平,他們應該得到一定傾斜。比如,黑人孩子由于家庭貧困等原因,與白人孩子考出的成績相同,就意味著黑人孩子付出了更大努力,所以大學應先錄取他。 在中國長期城鄉(xiāng)二元體制之下,農村孩子的學習、生活條件,相比城里孩子要差得多;特別在近幾年高考、自主招生里,強調考查“素質”,信息封閉的農村孩子更難考過城里孩子。所以,當下適度引進“逆向歧視”也未嘗不可,以“分配正義”校正“起點公正”。從此角度解讀“圓夢計劃”:一個三代沒出過大學生的家庭的孩子,能考入全校前10%,比家里有大學生的更難,也更值得鼓勵。 當然,即便在美國,對“逆向歧視”也有很大爭議:這是否對“出身好”的學生造成新的不公平?是否真正幫助到了貧寒的黑人孩子?如今人大引進這一理念,能否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目標,是否會被濫用,需要由實踐來解答。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31]圓夢計劃,并不存在“最需要者”
- [ 03-09]幼教義務制圓夢小平“教育從娃娃抓起”
- [ 01-05]農民工圓夢 只是北大并不夠
- [ 12-17]用剛性制度幫外來戶公租房圓夢
- [ 09-15]不尋常的中秋月圓“夢”更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