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群眾文化必須擯棄“春晚模式”
www.fjnet.cn?2012-01-29 13:10? 汪紅光?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說咸說淡的春晚終于在吵嚷聲中落幕了?;仡^一看,一種“不過如此”的感覺縈繞在大家的心頭。舉全國之力、聚一年之精華,除了央視依然如故地盤滿缽溢之外,還收獲了什么? 賺得滿地流油的央視說:明星雖然自掏路費、吃盒飯,但他們從春晚收獲了人氣,混個臉兒熟,值!春晚也因他們的加盟增加了分量,雙贏! 問題是,誰是輸家?有贏必有輸,明星和央視都贏了,輸?shù)牟皇敲癖姳闶俏幕?/p> “春晚”的最初設(shè)計是一項群眾文化活動,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十幾億人在大年三十守候“春晚”,這一現(xiàn)象也是不容辯駁的。但三十年來,似乎很少有人去思考:文化到底是幾個人演給大家看,還是大家參與到具體活動之中才叫文化。 不可否認,過去的三十年,幾乎每一陣流行歌曲風(fēng),其風(fēng)源多來自春晚;幾乎每一個橫空出世的明星,其第一個亮相的舞臺也是春晚;有時春晚中的一句臺詞,都有可能成為整個一年的流行語。但這能夠證明“春晚模式”的正確和美好么? 我們必須大聲地說一聲:NO! 今天春晚之所以成為億萬中國人翹首以待的“文化大餐”,一個是因為中國群眾文化生活的普遍缺失和荒涼,還有一個原因是央視巨大的傳媒壟斷地位。就舉趙忠祥為例,無論他多么有魅力,離開了央視話筒,他還能蹦幾高? 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我們周圍的民眾,他們平時除了看看電視、上上網(wǎng)、到公園溜達溜達之外,能稱得上文化的活動還有哪些?是打麻將還是賭博?電影院拆個差不多了,劇院早已轉(zhuǎn)包他人……城市尚且如此,農(nóng)村更不必提了。三十年的春晚,讓每一個地方政府將發(fā)展文化的目標寄托在舉辦一場盛大的晚會或者舉行一次宏大的比賽上。事過境遷,煙消云散,領(lǐng)導(dǎo)的政績簿上已經(jīng)重重地記上了一筆,至于群眾得到了什么,那又有什么重要? “春晚模式”壞在哪里?錢用了,精力花了,除了少數(shù)幾個組織者與參與者名利雙收獲得雙贏之外,其余的人統(tǒng)統(tǒng)成了失敗的輸家。 作為一種娛樂形式,春晚有其存在的土壤和必要,但把它當成“文化大餐”當成全中國十幾億人的“文化救星”、重點則是大錯特錯。從實質(zhì)意義上說,文化娛樂界的“春晚模式”同教育界“精英模式”的應(yīng)試教育并沒有什么不同,都是發(fā)展大眾文化的絆腳石。 |
- 責(zé)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29]看春晚的眼里揉不進沙子
- [ 01-20]告別本山,告別“趙氏春晚”
- [ 01-19]楊鈺瑩在湖南衛(wèi)視小年夜春晚復(fù)出的悲涼
- [ 01-18]春晚節(jié)目單之淺析
- [ 12-26]社區(qū)春晚,能否多些再多些?
- [ 11-29]上春晚的就都“德藝雙馨”嗎?
- [ 11-15]春晚不評“最喜愛”評什么
- [ 11-15]春晚節(jié)目:誰替觀眾去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