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首页_99re免费精品视频_中文人妻精品一区在线_亚洲人成黄69影院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藝術品拍賣不能讓欺詐“合法化”

www.fjnet.cn?2012-02-27 09:14? 周文翰?來源:新華社 我來說兩句

新華社報道,2011年,畫家沈女士從南京十竹齋拍賣公司花了近24萬元拍回一件清代翡翠手鐲,后來經檢驗,卻是十足的假貨。昨日,《現(xiàn)代快報》也報道,最近拍出2億元高價的“漢代玉凳”實是邳州玉器作坊加工的“當代作品”。

十年來類似的事情不少,可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現(xiàn)行的《拍賣法》規(guī)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真?zhèn)位蛘咂焚|,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而且聰明的拍賣行紛紛把整份法律條文印在拍賣圖錄的前后,估計沒人會細心地找到這一行小字,耐心捉摸下。

藝術品拍賣遇欺詐,求助《拍賣法》無門,去拿《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說事——該法規(guī)定消費者有知情權和擁有購買假冒商品的賠償權,拍賣行律師又會告訴你說藝術品并非“生活消費”而是“投資產品”。

對拍賣公司來說,現(xiàn)行法律當然有利于自己的業(yè)務開展,其中人士還聲稱之所以不保真,是出于鑒定體系的客觀現(xiàn)實——專家鑒定各是其所是,難分伯仲;而儀器鑒定只可確定大致年代,無法具體到人。此論粗看有理,細想卻是謬論,盡管鑒定有種種局限,也要付出成本,可并非無解。

  • 責任編輯:林誠悅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