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讓失意者有棲息之地
www.fjnet.cn?2013-08-22 08:39? 周權義?來源:北京青年報 我來說兩句
在北京朝陽區(qū)一家肯德基店里,來自湖北黃石的小珊帶著9個月大的女兒,在店鋪角落一個四人座位上安了家,餐廳的工作人員沒有趕她們,不少客人主動向她們接濟錢物。本報昨天報道后,央視有關頻道與小珊接洽,黃石當?shù)孛襟w也與小珊家人聯(lián)系,積極為她提供幫助。(8月22日《北京青年報》) 小珊自小與養(yǎng)父母不融洽,因未婚先育問題與養(yǎng)父母關系鬧僵,孩子的父親也撇開小珊母女不管。小珊帶著女兒來到北京,希望通過電視臺的調(diào)解節(jié)目與養(yǎng)父母化解心結,求助無門后,找到24小時不打烊的肯德基棲身,一待就是近兩個月。且不論小珊與養(yǎng)父母之間孰是孰非,她以一名單親媽媽之力,攜女赴京多方求助,成了一名典型的失意者,可謂萬般不幸;而她能夠在肯德基店“安家”,并得到媒體和好心人的幫助,在舉目無親的城市找到棲身之地,又可謂不幸中的幸事。 在我們的城市中,有一些人因為這樣那樣的事由,成為短期或長期的失意者。失意者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就是基本生存條件缺乏保障,特別是那些游走他鄉(xiāng)的失意者,沒有穩(wěn)定可靠的生活來源,沒有像樣的居所,處于流浪放逐的狀態(tài)。在政府履職和城市管理層面,十年前國務院頒行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以此為框架建立了城市救助管理制度,對于像小珊這樣生活無著的失意者,有關部門可以按照《管理辦法》,給予必要的救助管理。但是,一些失意者不愿意承認自己是流浪乞討人員,不愿意按照《管理辦法》的要求接受救助,而管理部門又不能對他們采取強制救助措施,這就給失意者同時也給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道難題:在現(xiàn)有的城市救助管理制度之外,失意者如何能有一塊棲身之地? 那些徘徊在城市邊緣的失意者,如果不愿意接受制度化的救助管理,城市的大街小巷、樹陰綠地、商場店鋪、車站碼頭等等,應當成為他們喘息、歇腳的角落,甚至不妨有意讓他們“鉆空子”、“打擦邊球”。朝陽區(qū)的這家肯德基店,兩個月來一直讓小珊母女免費居住,店方解釋說,我們是24小時營業(yè),按規(guī)定不能驅趕客人,反正她就在角落待著,不太影響別人,我們也就不管了。這是從善意的角度理解和執(zhí)行店規(guī)。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理解和執(zhí)行店規(guī),結果可能就大不一樣——按店規(guī)的確不能驅趕客人,但小珊不是正常消費的客人,而且對其他客人多少有些影響,店方有理由以維護正常營業(yè)環(huán)境的名義將其驅離??少F的是,肯德基店沒有“從嚴”執(zhí)行店規(guī),而是為小珊母女打開方便之門,讓她們在城市中不再漂浮無根——盡管這對小珊不是長久之計,也不能成為救濟失意者的常態(tài)。 一些到北京求職但沒有固定住所的人、錯過了末班車的行人、經(jīng)費有限的學生等,為節(jié)省住宿開支,會選擇在24小時不打烊餐廳里留宿,肯德基店員工說,“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不會去打擾這樣的客人?!辈淮驍_鉆城市“空子”的失意者,不讓失意者感到冷漠恐慌,以一座城市的善意和溫情,撫慰失意者的創(chuàng)傷和惆悵,幫助他們恢復對生活的信心,城市,將更加富于活力與尊嚴,將變得更加和諧而美好。 周權義(北京 職員)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1]晉城市醫(yī)廢垃圾箱里“長”出新鮮蔬菜
- [ 08-21]拆藝術區(qū)?請為城市之美保留空間
- [ 08-20]江蘇縣域淘寶去年總花費達272億 遠超一線城市
- [ 08-20]城市建筑設計要多靠市場少靠市長
- [ 08-19]黑龍江汛情猛導致中國最大城市濕地公園關閉
- [ 08-19]城市千城一面山寨建筑遍地開花 建筑師該如何作為?
- [ 08-18]中國樓市高溫“緩退” 7月份62城市房價環(huán)比走升
- [ 08-18]2015年城市家庭普及20M寬帶 2分鐘可下載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