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北方某地一位地市領導干部調任省直部門后,丟了一件衣服和一個茶杯。原來,這位領導干部在地市任職時,“芝麻小事”從不自己操心,一概交給工作人員;到了省城后沒人貼身服務了,他仍習慣于把衣服和茶杯順手一擱,走了沒人幫著拿,自然也就丟了。 這名干部的經歷,聽起來像是笑話,但在很多地方卻并不鮮見。車門要別人開,茶杯要人拿,傘要別人打,講話稿秘書寫……這些現(xiàn)象,暴露出一些領導干部身上的“嬌氣”,引起人民群眾反感和批評。 這些看起來很瑣碎的小事,在群眾眼里卻是關系到作風的大事。本來應該親力親為,但一些領導干部卻習慣于讓人代勞,只干所謂的“大事”“要事”,長期下來,領導干部身上的“嬌氣”越來越重,“慵、懶、散”的作風不斷滋長,與群眾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嬌氣”歸根結底源自官氣,是官氣太盛以至于忘了宗旨和根本。有的領導干部覺得自己是“官”,就要有所謂“官樣”,習慣于被眾星捧月,于是對身邊工作人員的服務心安理得,甚至有意無意地擺譜,架子越來越大,“嬌氣”也就恣意生長。 真正為民服務的領導干部,總是身先士卒,與群眾奮戰(zhàn)在一起,諸如焦裕祿、楊善洲、鄧長壽、沈浩,這些甘當孺子牛的領導干部,哪有那么多讓人生厭的“嬌氣”呢? 根治領導干部身上的“嬌氣”,就是反對官僚主義作風。近日,江蘇省盱眙縣委出臺規(guī)定,明確領導干部不許讓工作人員拎包、拿茶杯、開車門,這樣細化的規(guī)定,想必對治理領導干部的“慵、懶、散”行為產生積極作用。但再往深想想,居然要靠出臺這樣細化的規(guī)定要求糾偏,也從一個側面證明有些領導干部身上的“嬌氣病”已經不輕了,需要抓緊“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領導干部的作風關系到黨的形象和人心向背。應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嚴查領導干部身上的各種“嬌氣”,決不能任由這些毛病滋長蔓延。 摘編自新華社8月11日電文/徐揚 |
相關閱讀:
- [ 08-12]有效公開還得打好改革牌
- [ 08-11]“慎染”是黨員干部不可缺少的能力
- [ 08-11]“新提任官員財產公開”需盡快落地
- [ 08-08]反“四風”要重視“拎包”小細節(jié)
- [ 08-01]剎住接待飲酒風是解脫也是保護
- [ 07-30]打造紀律嚴明的執(zhí)政黨
- [ 07-29]審計常態(tài)化促領導干部守規(guī)矩
- [ 07-28]擺正位置看待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