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昨天,施先生仍然會不斷地接到陌生來電。在此之前,他還會不停地解釋:“我不是巡視組領導”,但隨著越來越多的陌生電話接踵而至,如今,那兩個他用了14年的電話號碼,一個被設置成了拒接陌生來電,另一個設置成了靜音。這一切,源自一則網絡謠言。經警方調查,施先生的名字和手機號碼被人放上網絡,并冠以“中央巡視組組長”的名頭。(9月11日《錢江晚報》 ) 手機號被好友惡作劇公布到QQ群里,進而被廣泛傳播,結果自己被公眾誤認為是中央巡視組組長,北京施先生在這一場“無意之失”中倍受煎熬,一個月接到近萬個電話。此案件引發(fā)的漣漪效應,并沒有隨著始作俑者吳某被行政拘留而結束,反而又被其他各地的網友繼續(xù)張冠李戴“巡視”下去。 顯然,這起手機號“被巡視”案件,將網絡的開放性、治理的艱難性,以及部分網民較低的網絡素質展露無疑。手機“被巡視”案中,受傷害的不僅是施先生本人,對于那些意圖舉報反腐的人們,以及公眾而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手機號“被巡視”,誰都不能當看客。 手機號“被巡視”,將網絡謠言的危害治理再次放到公眾視野當中。施先生的手機號在最初“被巡視”的時候,也許是其好友的“無意之失”,而后,又被甘肅、山西、湖北等地網友繼續(xù)移花接木,成為進駐各地的中央巡視組組長。顯然,在這之后的系列傳播,就不是過失,而是故意而為之。雖然,施先生作為受害者,有請求傳播者、警方、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不實信息進行刪除的權利,但這些都是事后的救濟措施,對于施先生顯然是“事后諸葛”。 手機號“被巡視”,不僅對于施先生是巨大傷害,既影響了其家庭生活、生意,給其精神上造成巨大傷害,對于那些進行舉報的人們來說,對于真正的巡視組而言,也是一種誤導和傷害。同時,也顯現(xiàn)出舉報途徑仍然與群眾期待的有時空上和便捷性上的差距。主動而為,應該是各級紀檢部門面對手機“被巡視”后應該思考的問題。 從網絡七條底線到“微信十條”,再到百家網站承諾快速處置公眾舉報,都有一個重點,就是劍指網絡謠言。構建健康有序的網絡環(huán)境,不傳謠、不信謠是總方向,但在怎樣不傳謠,特別是不信謠方面,顯然,各方更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動員公眾參與到治理謠言中來。不僅要提升公眾參與的熱情,更要提升其應對區(qū)分不實信息的方法。如此,手機號“被巡視”才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
相關閱讀:
- [ 05-13]電信改革應允許手機“號隨人走”
- [ 11-13]男子換手機號“被小姐”是誰之過?
- [ 02-19]增進干群關系不止于公布手機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