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首页_99re免费精品视频_中文人妻精品一区在线_亚洲人成黄69影院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讓新聞作品更有“時代溫度”

2016-02-25 06:52:35?人民日報?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如果說社會責任是傳播有“溫度”新聞的基礎,主流價值是呈現(xiàn)有“溫度”新聞的方向,那么百姓視角是傳遞有“溫度”新聞的路徑】

有人說,21世紀是一個“自帶火箭”的時代,很多事情從量的變化到質的飛躍,往往只在一夜之間,新聞生產迎來了潮涌世紀。對于新聞人而言,這是充滿挑戰(zhàn)的時代,也是大有可為的時代,理應產生偉大的作品。

時代的機遇在中國。迅速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推動國家社會面貌的巨變;波瀾壯闊的改革發(fā)展,標注前行中國的努力,這是歷史記錄者的幸事。鑄就輝煌的地方,每天也發(fā)生著命運的跌宕、人生的悲歡,心靈需要安放、痛苦需要撫慰,這是時代守望者的義務。誠如人言,誰能解釋清楚中國經濟,誰就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樣地,誰能報道好中國,誰就能收獲新聞人的最高勛章。在中國道路、中國經驗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日益吸引世界目光的今天,新聞人站在了歷史的風口。

趕上好時代,更要擔起大責任。筆下有個人的命運,也有時代的洪流;鏡頭里有濃縮的世界,也有歷史的變遷。一支筆一張紙,一個鏡頭一塊屏幕,承載起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這是擔當,也是挑戰(zhàn)。要讀懂并呈現(xiàn)給讀者一個“復雜而深刻”的中國,不僅需要理性的頭腦,也需要滾燙的心腸。

有個問題問得好:什么才是媒體人所需?眾人的眼球么?看客的噓唏么?世界的嘩然么?答案是否定的。從《饑餓的蘇丹》到韓國KBS電視臺直播男子跳江,再到記者“進入太平間拍攝”歌手遺體,這些新聞作品傳播廣泛,卻無一不受質疑。就是因為,它們缺乏人性的光輝,沒有新聞的溫度。融化內心的堅冰,彌合社會的裂痕,鼓蕩人們的雄心,喚醒沉睡的良知,書寫時代的堅強與自信,最終加速實現(xiàn)中國夢,這才是媒體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外交官吳建民曾說,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寫的東西“看了要掉腦袋”,但熱血青年是“掉腦袋也要看”,體現(xiàn)了對人民的感召力。上個世紀50年代,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被周恩來稱贊為“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鼓舞了前方的戰(zhàn)士”;后來,穆青一篇《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在億萬人民心里播撒了黨的好干部“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的精神種子;改革開放初期,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喚起一代代年輕人投身科學、報效祖國的青春激情……經典的作品穿過時光的隙縫,依然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面對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tài)的深刻變化,今天的新聞人遭遇著前輩們不曾遇到的挑戰(zhàn)。在“你有登場權利,我有圍觀自由”的時代,如何凝聚共識、筑牢底線?在觀點交流交融交鋒的時代,能否在激流中堅守核心價值觀?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如何適應分眾化、差異化趨勢?勘破這些新時代傳媒棋局,新聞作品才能傳遞時代的溫度,呈現(xiàn)人文的高度。需要強調的是,這樣的作品絕不是盲目贊揚或一味抱怨,不能門縫里看成績、放大鏡下看問題,它要求媒體人,在市場競爭中不能為了搶收視率而偏離了主流價值,在災難中不能為了搶現(xiàn)場而耽誤了救援工作,在司法審判中不能憑一己好惡而行媒體干預。否則,當手段成為目的,就會忘記自己為何出發(fā)。

如果說社會責任是傳播有“溫度”新聞的基礎,主流價值是呈現(xiàn)有“溫度”新聞的方向,那么百姓視角就是傳遞有“溫度”新聞的路徑。盡管現(xiàn)在能夠“千里邊關一日還”,但若抱著走馬觀花的心態(tài),邁得進群眾的門檻,卻走不進群眾的心坎。只有深入鄉(xiāng)村,聆聽留守兒童的思念,伴著空巢老人的孤燈,才能理解消弭城鄉(xiāng)二元差距的緊迫;只有跑遍城市角落,傾聽“房奴”“蟻族”的心聲,才能讀懂群眾對“獲得感”的期盼……對于新聞人而言,在路上心里才有時代,在基層心里才有群眾,在現(xiàn)場心里才有感動,腿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塵正是聲入心通的“通行證”,正是推動進步的“積分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工作者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讓新聞作品更有“時代溫度”,是新聞人“職責使命論”的生動注解。牢記48字職責使命,與時俱進,不忘初心,我們的作品就不會辜負讀者,不會辜負時代。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