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出現詐騙苗頭有關部門要及時出手】 看報道,虛假廣告、欺詐信息盯上了新陣地:借助雞湯文的外殼,開始登錄朋友圈,瞄準了辨別力不強、又較容易被雞湯文打動的人群,特別是老年人。 某種意義上說,這是騙術上的“升級”。從假冒老中醫(yī)名義占據電線桿,到形形色色的“電視購物”,再到互聯網“貼吧”,直到如今的移動互聯網、微信朋友圈,人群聚集的新平臺,騙子也要想法擠進來。 這種“升級版”,尤其值得注意。朋友圈靠人際傳播、熟人傳播,虛假廣告和詐騙信息一旦成為埋藏其中的特洛伊木馬,熟人轉發(fā)又增加了可信度、消弭了戒備心,上當的幾率就會提升,輕則騙財,重則傷人。 如何管住“毒雞湯”呢? 治標之策,首推專項行動。發(fā)現苗頭,迎頭痛擊,就會好很多。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公共號當然也不是。虛假廣告工商要管,涉及詐騙公安部門要介入。 然而,實際執(zhí)法中存在一種“電線桿困境”。筆者曾經和一位執(zhí)法者聊天兒:電線桿上那么多治病的、辦證的小廣告,一看就是騙錢的,都留了電話號碼甚至銀行賬號,順藤摸瓜,豈不一查一個準兒?他很無奈:也得查得過來?。‰S手貼個小廣告容易,查起來費了勁了!執(zhí)法力量有限是實際情況,但也存在悖論:如果不查,一旦發(fā)生了問題,釀成公共事件,耗費的執(zhí)法資源更大,甚至還會影響公信。因此,一旦某種涉嫌犯罪行為有一定普遍性,前端應對肯定優(yōu)于事后介入,早管費力更少、效果更好。 其實,力量不足可以靠調度社會資源作為彌補。微信設有投訴功能,能舉報有惡意營銷、欺詐等情況的文章,可是,在騙術面前,僅僅依靠微信平臺自凈還不夠:頂多是個刪帖,騙子換個馬甲又上來了。相關部門如果也有上述舉報通道,效果是不是好些?活躍在微博平臺上的“平安某某”公安賬號,就發(fā)揮了很好的接收線索作用。 此外,為人子女者也要多和父母溝通。自從我和我媽說過所謂“你被《星光大道》抽為幸運觀眾,獲得一臺蘋果電腦”是騙人的,我媽再也沒信過。半年不打一次電話,知道老人上當了,也晚了。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