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日有高利貸團伙通過一些網絡借貸平臺向大學生提供“裸條放款”,即進行借款時,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照替代借條。當發(fā)生違約不還款時,放貸人以公開裸照和聯系借款人父母等手段作要挾逼迫借款人還款。 以裸照作為借條,挑戰(zhàn)社會道德底線,且涉嫌侵犯隱私權,私自明碼標價打包出賣更是涉嫌傳播淫穢物品,而動輒30%的周利率則明顯屬違規(guī)貸款。事情曝光雖然能讓那些處于“裸條借款”噩夢之中的大學生們對自己的處境多了一點心安。但低下的財商、扭曲的欲望、淡薄的風險意識,僅通過這一次教訓,是否能有明顯改觀,則需要打個問號。網友對深陷“裸條借款”的女大學生的吐槽背后,實則有著對高校加強風險教育、提高學生財商的期待。 但這還遠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憑學生證即可在線辦理”“無擔保、無抵押,當日放款”“拍個裸照立等可取”“新學期,我們全都要新的!”……校園借貸的門檻之低、資質審核程序的形同虛設甚至惡性鼓勵學生貸款,都赤裸裸地暴露在這些廣告海報當中。這還不算借款后各種不透明收費“陷阱”、普遍較高的借款利率和不文明甚至違法的催收手段。如此漏洞百出的各種校園“xx貸”們何以能夠堂而皇之地在大學校園內存在?雖然在今年4月份,教育部就已聯合銀監(jiān)會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依舊沒能阻擋住“裸條借款”的發(fā)生,其背后的野蠻生長力量可見一斑。 面對鋪天蓋地的“校園貸”,監(jiān)管不能作壁上觀。但加強監(jiān)管也并不意味著要“一刀切”,將“校園貸”從大學校園中“趕盡殺絕”。畢竟,作為民間金融的“校園網絡版”,校園借貸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部分金融需求,比如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完成學業(yè)、解燃眉之急等,應該說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中心發(fā)布的一項報告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絡貸款幾乎占一半。2004年到2009年,大學生信用卡是那扇打開“經濟之困”的鑰匙,但隨著2009年大學生信用卡的被叫停,當下的互聯網金融恰好填補了這項需求空白。 剛性需求驅動下的瘋狂生長和粗放發(fā)展,為校園借貸諸多亂象埋下了禍根。對于“校園貸”中的種種亂象,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但“裸條借款”的觸目驚心之下,也沒有理由任其繼續(xù)“裸奔”。有序監(jiān)管,它才能成為名副其實地解開“經濟之困”的鑰匙,而不是潘多拉的盒子。 |
相關閱讀:
- [ 06-21]女生裸照借款背后的冷思考 七問校園貸如何規(guī)范發(fā)展
- [ 06-16]校園貸現身合肥 “兼職貸”年利息21%直逼高利貸
- [ 06-16]又一校園貸現身“兼職貸”年利息21%直逼高利貸
- [ 06-14]“校園貸”亂象調查:千元“貸款”滾成萬元“欠款”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