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已成為眾多有車一族的共識,但仍有部分駕駛員心存僥幸受到查處。市公安交管部門昨天公布今年1月至11月全市醉駕案件的“大數據”,并公布了部分醉駕案例以警示廣大駕駛員抵制酒駕和醉駕行為。(12月7日《武漢晚報》) 據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有近10萬人被車禍奪去生命,而其中60%的車禍都是由于醉酒駕駛引起的。特別是近年來,全國范圍內酒后駕車事故數及死傷人數上升較快。酒后駕駛的危險性不言而喻,雖然存在嚴格的法律約束,但幾乎每天還是有人醉醺醺地操縱著方向盤,充當著“馬路殺手”。近日,武漢市公布了今年1月至11月全市醉駕案件的“大數據”,一連串的數據說明了某些問題,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減少醉駕的指導意見。 總體上看,醉駕司機刑事立案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機動車輛總量在增加,而酒駕、醉駕違法行為與往年相差無幾,其實也間接說明酒駕問題有向好趨勢。同時,公務員醉駕的數量有所下降,表明相應的政策約束已取得初步成效。這些結果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先進的經驗做法也值得延續(xù)和推廣。 然而,從職業(yè)上分析,企事業(yè)單位人員醉駕人數比去年同期雖然減少80人,但所占比例51.3%仍為最高,對于這一點,企事業(yè)單位需要提高警惕。不可否認,企事業(yè)單位工作之余的應酬更為頻繁,而中國又是一個人情社會,飯局上喝酒助興在所難免。但如果酒精上頭,還要駕車上路,則是對“酒駕入刑”的挑釁,也是對他人生命安全的極大威脅。2011年醉駕入刑至今,針對酒駕、醉駕的整治已形成常態(tài)化機制、高壓查處態(tài)勢。但仍有人心存僥幸,在夜間或是凌晨酒后駕車。值得提出的是,公務員、企事業(yè)單位人員,一旦醉駕受到刑事處罰,必將面臨丟掉工作等一系列嚴重后果。 之所以企事業(yè)單位人員醉駕比例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僥幸心理作祟,另一方面是對處罰規(guī)定感到陌生。“醉駕入刑”對國家公職人員具有很強的制約作用,因為“醉駕”一律判刑,判刑就意味著丟官、丟飯碗。但實際上,不少公職人員并沒有意識到醉駕被查的嚴重后果。對于酒駕入刑是否能有效震懾"酒后駕駛風氣",絕大多數車主和路人并不清楚。只知道,交警部門嚴打力度大小,是決定震懾效果的好壞關鍵。 誠然,交管部門對酒駕“零容忍”的態(tài)度尤為重要,但解決問題的根本還在于車主腦海中根植“喝酒不開車”的觀念。無論法律規(guī)定如何嚴厲,車主自己如果不引起足夠的重視,則很難從源頭上杜絕悲劇上演。當今社會,醉駕可能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正因如此代駕行業(yè)風生水起??膳碌氖牵F實中竟有代駕是醉駕的現象。這就暴露出代駕服務中存在的弊病。 按理說,全年之中武漢市醉駕案件不到兩千起,或許并不算太高。但很顯然,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真實的酒駕情況,如何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此外,“醉駕入刑”是懲戒醉駕的手段而非目的,做好酒駕、醉駕警示教育的宣傳工作也很重要。早于2014年武漢市就已正式成立全國首個“酒駕警示教育基地”并對外開放,在實際用途中,可以組織企事業(yè)單位代表和被查醉駕車主參觀學習。加大力度落實酒駕警示教育、宣傳醉駕法規(guī)政策,當與查處酒駕違法行為并駕齊驅。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