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變種值得警惕
2017-09-14 08:09:4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假意招聘學生兼職,實則利用學生辦理網絡貸款。近日,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因涉嫌坑騙246名大學生辦理貸款,涉案金額高達300余萬元,被合肥市高新區(qū)人民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批準逮捕。(9月13日《中國青年報》) 各大高校新生陸續(xù)入學,“校園貸”話題再次引發(fā)關注。近年來,“校園貸”一直風波不斷,社會影響惡劣。因此,國家也出臺相關政策,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業(yè)務??墒牵恍╇[性的“校園貸”依然存在,且還出現了“校園貸”新變種,雖然看上去都挺美,卻暗藏“殺機”,必須引起各方面的高度警惕。 報道中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就是打著招聘學生兼職的旗號,吸引大學生應聘,進而引導他們辦理網絡貸款。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最終因涉嫌詐騙罪被批捕了,一條詐騙犯罪利益鏈條也隨之被瓦解,似乎事情到這里也算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然而并非如此,面對“校園貸”禁而不止的尷尬現狀,面對騙子花樣翻新的詐騙伎倆,只是一個騙子被繩之以法,意義不大,關鍵在于如何讓這些涉世未深的大學生遠離“校園貸”的傷害。 校園貸之所以能在大學找到繁衍的土壤,業(yè)內人士認為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貸機構用較低的門檻誘騙學生上當;二是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三是虛榮心所致。的確,低利息、高額度、無抵押、到賬快,這些極具誘惑性的字眼讓有的學生眼熱心動,但面對“校園貸”變成“校園害”的慘痛教訓,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理應保持清醒頭腦,提高風險意識,更需要進行反思:當收入滿足不了消費、能力撐不起欲望,該怎么辦?面對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是否非要進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費? 不得不面對的嚴峻現實是,雖然絕大多數大學生已達到18歲的法定年齡,但由于金融財務知識的缺乏和風險識別能力的薄弱,他們很容易掉進他人預先挖好的“陷阱”。正如有人所言,我們的大學生還缺少財商教育。試想,如果高校能夠與時俱進,多一些金融常識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識中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學生的防騙能力,在培養(yǎng)財商中提升學生的理財才能,那么學生哪怕看不穿校園貸的套路,也會有所警惕。 雖然說“校園貸”業(yè)務已經被叫停,但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一些“校園貸”平臺改頭換面或者以打政策擦邊球的方式,繼續(xù)盤踞在校園內,頂著政策壓力繼續(xù)開展業(yè)務,這需要監(jiān)管部門重點關注,重點監(jiān)控,從源頭上治理亂象,防范和化解“校園貸”風險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真正保障學生的切身利益,避免更多的大學生誤入歧途。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