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準學生自帶牛奶,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不能“冷冰冰”
2024-09-27 09:59:37?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近日,有網友曝光山東德州一所實驗學校禁止學生自帶牛奶入校,要求學生進校前開包檢查。有家長詢問為什么不能自帶牛奶,校方工作人員稱,因為天涼。家長問,那學校提供的牛奶為什么可以喝?對方說,學校的牛奶加熱了。此事曝光后,當地教體局工作人員表示,事件已在核實處理,如果有結果將及時向公眾公布。 小小一盒牛奶居然值得這所學校如臨“大敵”般地在校門口“開包檢查”?現場視頻顯示,學生們排隊等待,書包被逐一翻開,像是查驗什么違禁品似的,讓人匪夷所思。校方看似十分關心學生的健康,害怕喝冷牛奶會拉肚子。可問題是,現在的天氣并不涼,最近當地氣溫都在二十幾度,遠遠不到喝不得冷飲的地步。每個人體質不同,很多人的腸胃對冷飲并不敏感,而喝牛奶后拉肚子,也不見得與溫度有關,還有一種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更何況,冷飲也不只是牛奶,為什么只禁牛奶不管其他?就算真是為了保證學生喝熱飲,那么學校的牛奶可以加熱,學生自帶奶為何不能加熱呢?這條“關心路線”無論如何也繞不到“禁止自帶牛奶”的終點。大概工作人員都對如此荒謬的理由沒什么底氣,所以在家長多問了幾個為什么之后,立刻板著臉反問:“你孩子哪個班的?” 這個問題比什么答復都見效,立刻讓家長禁聲了,但卻不妨礙網絡曝光,網友們的靈魂拷問成了家長們的“互聯網嘴替”——“都讓你自帶,學校的奶賣給誰?”學校提供的牛奶要學生花錢訂,校方解釋說,他們賣的牛奶不會比外面的貴。然而家長們關心的是牛奶的質量是不是真的靠譜,更重要的是,學校有什么權利剝奪孩子對牛奶的選擇權? 這個禁令與四川甘孜稻城亞丁景區(qū)禁止游客自帶泡面的做法非常相似。景區(qū)一面聲稱游客吃自帶泡面會影響環(huán)境,一面又售賣22元一桶需要熱水泡的熱干面。這么明晃晃的“雙標”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所謂環(huán)保不過是逐利的遮羞布。同樣的,學校禁止學生自帶牛奶的理由,完全禁不起推敲,很難逃開對動機的質疑。 事實上,家校之間因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在學校消費而引發(fā)的風波并不少見。前不久,湖北襄陽一所中學要求學生訂牛奶,聲稱自愿,但如果不訂要提供醫(yī)學過敏證明。廣東深圳一所中學規(guī)定,學生如果不訂學校的飯,就只能在露天操場席地而坐吃自帶午飯。還有的學校聲稱校服購買自愿,但又跟家長說,學校有活動時必須穿統(tǒng)一服裝。類似這種“被自愿”,是打著“維護學生利益”的旗號侵害學生權益,“為了孩子”的背后,很可能是為了商業(yè)利益。 這種現象提醒教育監(jiān)管部門,如何保障學校在制定校內規(guī)定時不侵害學生和家長的權益,如何為學生和家長營造公平教育環(huán)境?首先要杜絕“自愿消費”的附加條件,避免學生和家長被不合理的霸王條款套住。其次,學校的消費項目要明明白白地公示,所有收費項目、標準、服務細節(jié)全都得曬在陽光下,保障家長的知情權。此外,投訴渠道要通暢,讓家長們的反對意見不再無處安放或“石沉大?!?。 這類“禁令”的背后是否存在學校與商家“暗度陳倉”的利益交換,學校的禁令是否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guī),當地教育部門應該用清楚明白的調查來回應。畢竟學校的職責是教育,不是帶貨。牛奶可以是涼的,但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必須是有溫度的。(馬青)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