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愛國”成了一個熱詞。從南海仲裁案所謂最終裁決公布后轉(zhuǎn)遍朋友圈的“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到傳趙薇新片選用戴立忍、水原希子引來輿論“圍剿”,再到多地肯德基門前人群聚集抵制洋快餐……如果有哪一個詞能激發(fā)全民討論的話,“愛國”肯定是其中之一。
面對“南海仲裁”這場國際鬧劇,國人有理由表達憤怒
國人對于這場鬧劇的憤怒是愛國情感使然,是每一個心系國家前途命運的中國人的應(yīng)當之舉。也正是建立在愛國的情感基礎(chǔ)上,我們可以看到,國人再次被動員起來、凝聚起來,堅定擁護國家不接受、不承認的立場,徹底揭露南海仲裁案非法本質(zhì),嚴肅痛斥美國、日本等國施壓中國的行為。[詳細]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當自己的祖國遭遇到與外國的紛爭時,民眾愛國情感高漲體現(xiàn)出一個社會眾志成城,難以為外力所撼動的凝聚力。[詳細]
然而,總有些人舉著“愛國”的旗號滋事打砸,這是偽愛國
有媒體報道,個別網(wǎng)友聲稱為了愛國“要砸爛蘋果手機”,要抵制不吃肯德基……類似的舉動,我們并不陌生,2012年西安“9·15”事件中,男子蔡洋以“愛國”名義打砸他人的日系車,還用環(huán)型鎖將車主打成癱瘓,最終自己被判刑十年。如果把愛國的情感釋放,變?yōu)槠茐纳鐣V刃虻牟环ㄐ袨?,還將其貼上“愛國”的標簽,就走入了誤區(qū)。[詳細]
在一些人看來,愛國與“排外”是畫等號的,仿佛非如此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立場。打著愛國的橫幅走上街頭,卻以非理性方式行傷害同胞之實,生活于全球化時代,卻以是否使用他國產(chǎn)品來作為判別是否愛國的標準——種種矛盾行為的邏輯和思維之誤已暴露無遺。[詳細]
如果今天我們還用“抵制”去表達愛國,早已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歷史上看,中國人的愛國運動,乎貫穿了中國整個近現(xiàn)代史,從1840年中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開始,中國人的愛國情緒就在迅速滋長,五四運動更是把國人的愛國精神推到了新的高度。也許是出于歷史原因,總有一些人要把愛國與“抵制某貨”聯(lián)系在一起,“抵制某貨”好像成了愛國的標配。[詳細]
但是,一百年前的中國是一個積貧積弱的農(nóng)業(yè)國,抵制運動是愛國情緒少有的出口,“抵制”還說得上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在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jīng)貿(mào)合作的今天,“抵制”可能就是“傷敵五百,自損一千”了。盲目抵制外國企業(yè),并不能讓祖國更加強盛有力,反而可能損害同胞利益,并且為中國的投資環(huán)境帶來不好的名聲,甚至把本來是朋友的人變成敵人,影響中國經(jīng)濟的長遠發(fā)展。[詳細]
作為大國國民,愛國當有“大國范兒”
今日之中國,已經(jīng)有底氣、也有能力接受來自外界的挑戰(zhàn)乃至挑釁,為自己營造更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作為大國國民,我們可以有更多一點“大國心態(tài)”“大國氣度”,走出悲情的受害情結(jié)、狹隘的民粹主義,以更大視野、更大胸懷來思考國家與世界、個人與人類的問題。[詳細]
只有當現(xiàn)代化及于精神層面時,才是真正的現(xiàn)代化;只有國民心態(tài)從容自信了,才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超越自卑自傲,保持從容自信,讓我們這個時代的愛國主義更加“理性、務(wù)實、包容”,是歷史對于我們的期待。有主張有定力,有激情有理性,這是我們成為大國國民、走向民族復(fù)興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詳細]
愛國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好。五四運動讓國人認識了“德先生”和“賽先生”,而今天我們的愛國還要再加上一個“法先生”。一名真正的愛國者,不僅要有血性,更要有文明和理性;不僅要有熱情,更要有思考和法制意識;不僅要有愛國心,更要有奮力強國的實際行動;不僅要有民族主義立場,更要有大世界的眼光和大國民的素養(yǎng)。這才是正確的愛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