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儒家積淀深厚,法家規(guī)矩方圓,墨家進退有據(jù)的千年中國,對“家”的界定不可謂不明晰,而概括起來也非常的簡單,就一條:怎么著也要著個書立個說,這論著,或造詣要豐厚!并在自成一體的積淀中,獲世人敬仰的同時,并給萬古以啟迪,并傳誦吧!
然而,不知道從最近這三十年的何日起,不管是我們“文體不分家”的文藝界,還是文人騷客們,都按耐不住了自己,什么寫了幾篇文章,并上了**級別的報刊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文學(xué)家、雜文家,更有甚者,靠“桃李滿天下”之后徒子徒孫的反哺,或者蔭庇,吃了幾頓“傳播快餐”之后,就在那里印了一大堆的頭銜,自然,**家必然顯耀其上,更可笑的是,也就是翻譯了一本書(僅僅一本小小的工具書!),這翻譯“家”可在互相吹捧中誕生啦!
必須承認(rèn),上面這些至少還算經(jīng)歷過一定的辛苦和歷練,算不算真正的“家”還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兩可之間。最不要臉的恐怕就是那種一輩子靠一首歌、一個角色混日子的所謂“家”們了,他們在大眾歡迎的一、二線沒位置,說他們太不入流那是大大的打擊了此類人的自尊心,折中一下,給他們一個“三流明星”的稱謂也算高抬他們了!但是,為了鼓勵他們有點最為基本的上進心,特別是別老靠一首歌、一個角色在那里站著茅坑不拉屎的繼續(xù)死皮賴臉,在這里就姑且把他們當(dāng)“三流明星”稱呼著,并抬舉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