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溪菜溪,這名字“土”得不俗呀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1-07-19 編輯:黃水來
為了一個很土很土的地名,我從省城追到仙游縣城,再沿著七彎八拐的山路顛顛簸簸了兩個多小時。 菜溪,菜溪,聽起來好像是出產(chǎn)蘿卜青菜的地方,其實個中另有典故。志載,唐代高僧智廣禪師云游到此,被這里的奇山秀水所吸引,便就地結(jié)茅而居。他不食人間煙火,以野菜為糧,山麓村民常見溪水中菜葉飄流,便稱此地為菜溪。我想,這位智廣禪師連洗菜都那么漫不經(jīng)心,一任菜葉紛紛逐水流,準(zhǔn)是個散淡可愛之人。能讓一位高僧如此散淡的地方,我得去看看。 到菜溪寺時已是晚上,山水形跡模糊難辨。寺里兩位師父,一胖一瘦,皆年逾七十,神清氣旺,胖者光頭,瘦者留發(fā)。帶我們到齋堂,見飯甄里剩飯尚溫,舀來一碗,竟是菜飯,稀飯里拌了三種菜:芥菜、金針菜、紫菜。綠、黃、黑三色搭配,那齋飯便倍有情趣,食之,其味淳和溫婉,盡現(xiàn)佛家素淡之韻。兩位師父說,他們?nèi)投紣鄢圆?,且?jīng)常煮菜飯。菜溪寺內(nèi)遇“菜僧”,不亦樂乎?只是那位瘦瘦的師父,據(jù)說已來寺二十五年,為何而今還留發(fā),乃謎團一個。不猜也罷,留些許懸念,豈不更顯此地之幽隱? 次日一早去游山,經(jīng)搖籃溪、源山寺、解元嶺、獅子巖走了一圈,用了三個鐘頭。最喜那彎彎曲曲山路,似隱似現(xiàn),若有若無。久久徘徊在搖籃溪,聽那至凈至純的山水清音。這條以整塊巨石為溪床的山間峽谷,長三四里許,狀若搖籃,輕篩碧水,也算是世間難得之景,偏偏它卻是一副不事張揚之狀。溪邊亂草無梳理,石上野藤任爬行,山徑蜿蜒,若有若無。密密樹林間,據(jù)說有紅豆杉、銀杏、水杉、花櫚木等珍稀樹種,不過我卻更留意沿溪那一叢叢青嫩的野菜。我想,當(dāng)年智廣禪師在此山修行,一定會到這里來采野菜吧?采得野菜一把,午餐有了著落,他會不會隨意找一塊石頭躺下,看青枝拂云,聽山鳥鬧林?搖籃溪的石頭,會不會把他“搖”入輕飄虛淡的夢境? 山水散淡,連寺院都有點散淡。位于海拔千米之上的源山寺,據(jù)說當(dāng)年智廣禪師曾在此結(jié)廬修煉。寺前一片草坡,約三萬平米,草長過膝,東歪西倒醉態(tài)萬般。寺門上端竟有一回欄,并蓋一賞景亭。能把一座山寺建得這般詩意回旋,我想這寺主定然擁有一顆詩心,只可惜久扣柴扉,無人應(yīng)答。是出門采菇摘果,還是云游他方未歸?清風(fēng)不語,只是輕吹寺旁的那一片芥菜園。而憑借山勢建在“獅嘴”里的獅子巖寺,有廚有灶也有床,佛像前早茶尚溫,香火猶燃,床鋪上被褥未疊,書卷不合,卻不知人在何方。蓮花庵里見一僧,不是尼姑,竟是和尚,正自疑惑,那僧人細說緣由。原來宋代此地住一僧尼,因破戒生一男孩,尼姑做不成了,庵名卻一直流傳下來。尼姑之子后來登第解元,連這一帶山嶺也沾了光,稱為“解元嶺”。古今多少事,都付閑談中。當(dāng)年尼姑庵,今日住和尚,也算圓通隨緣,甚好甚好。 菜溪寺里柱聯(lián)多多,記得最牢的是這么一副:“齋僧簠簋先言菜,宴客壺觴祗有茶?!痹诓讼×艘凰?,吃了三餐,餐餐有青菜,壺中茶不空,驀然想起東坡先生對青菜的贊賞之語:“味含土膏,氣飽風(fēng)露,雖粱肉不能及也。人生須底物而貪耶?”原來真正有味的日子,還少不了這一把菜呀。一個人要是在飲食上追奇逐異,難免多少會迷失心性,難守本真,佛門如此,俗界亦然。菜溪菜溪,這名字“土”得不俗呀。 |
- ·廈誕生反小三聯(lián)盟續(xù):萬人欲加入
- ·今起三天福建持續(xù)多陣雨或雷陣雨
- ·職業(yè)病維權(quán):部分指定診斷醫(yī)院索賄
- ·云南稱擬任干部履歷造假一事不實
- ·閩中南沿海暴雨警報 榕今明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