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乳標準在發(fā)展中國家不算低
來源:人民日報 2012-01-18 編輯:黃水來
問:公眾對食品安全質疑聲不小,其中還有些誤解。有什么辦法能消除誤會嗎? 陳君石:食品安全方面有一個術語叫做風險交流,就是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所有利益方的交流。專家和消費者雙向交流,政府在決策的前、中、后環(huán)節(jié)都和公眾進行交流。 很遺憾,我國現(xiàn)在風險交流基礎非常薄弱,食品安全法只是規(guī)定了政府向公眾發(fā)布信息,而風險交流應該是雙向的。 同時,我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非常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做風險交流的力度差,宣傳教育解釋力度也很差。二是我們國家沒有一個民間的、具有公信力的、提供食品安全科學知識的平臺。 問:降低食品風險,公眾呼聲很高。我國成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它在其中能發(fā)揮什么作用? 陳君石:有關食品安全的問題,消費者的誤解之一就是要求零風險。這是不現(xiàn)實的。我們不能把細菌全部消滅,即便是致病菌。所以政府食品安全監(jiān)管的任務,是要把對健康的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誰來判定這個風險是可以接受的?不像坐飛機,人們可以自己根據知識和經驗去判斷,你覺得危險不去坐就行。食品不能不吃,所以需要專家用科學的手段做風險評估,判斷什么樣的風險是可以接受的,政府通過風險評估做標準。我國成立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歐洲食品安全局,加拿大、德國、日本的食品安全委員會都是承擔這個職能的。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