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州路:那文化街的煙花往事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2-05-03 編輯:黃水來
福州路上高樓林立,繁華未歇。那一座座或張揚或內(nèi)斂的歷史名樓深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從外灘轉入不過數(shù)武,有1901年,李鴻章建造的上海有史以來的第二幢西式建筑樓房大利大樓,即輪船招商總局。接著又有一座紅色雙坡屋面英國鄉(xiāng)村式的磚木結構小樓,十分搶眼。一路瀏覽,市政府掛牌的“優(yōu)秀歷史建筑”紛至沓來。其中因故鄉(xiāng)情結,特意提一下在江西路和福州路的十字路口,有三幢外形和高度十分相似的扇形大樓,均建于上世紀30年代。路的東南側是裝飾藝術派風格主樓為14層,中部連地下室和塔樓共17層的原漢彌爾登大廈(今福州大樓),東北側是都城飯店,西南側是建設大廈,這三幢大樓沿馬路轉角呈凹面扇形布置,形成當年大都市摩天樓的氛圍且三足鼎立,十分壯觀。上海歷百余年的精心經(jīng)營,名樓大廈遍布城中。福州路的個性和魅力不在于樓,而在于這里曾經(jīng)的文化氛圍和至今空氣中依然彌漫著書的香氣。 福州路曾是上海近代文化出版業(yè)的陣地,擁有書肆300余家。如北新書局、黎明書局、文化書店、文江圖書文具公司、光明書局、上海書店、時代書局、大眾書局、啟明書局、獨立出版社、求益書社、上海書報雜志社、中國圖書雜志公司、言行社、群益書社、中國文化服務社以及中央書店等。中國的文化素有京派海派之分,而海派文化的源頭便是在福州路上。當年在這條路上布道的麥杜斯,1843年在這一帶圈地,稱為麥家圈,并在此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個出版機構:墨海書館。一批落拓文人聚其麾下稱“秉華筆士”。這批學貫中西的秉華筆士便是日后海派文化的始作俑者。之后,各類報館書館、印刷所相繼成立。其中最著名的有創(chuàng)建于1872年的了近代中國歷史最久的中文報紙《申江新報》,即《申報》、1893年創(chuàng)刊的《新聞報》、 創(chuàng)刊于1919年的三日一張的《晶報》、《商報》等數(shù)十家報館的紙均集中于此出版。每天黎明和午后兩點左右,報販子便在這里云集,人聲鼎沸。從此,四海報人、筆士相繼聚集于此。不久,不長的四馬路上居然云集了大小書報館100余家,其中包括商務印書館,福州路文化街的格局就此形成。 |
- ·閩高職單招首招外省務工人員子女
- ·5月初連續(xù)暴雨在福建省有點罕見
- ·我國五年間增加近七千起醫(yī)鬧事件
- ·易中天稱教授不能跟學生爭女朋友
- ·調(diào)查:近四成九網(wǎng)友反對豪車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