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仰面前,人類的理性顯得疲軟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2-06-15 編輯:黃水來
關于宗教信仰,愚曾在《雜文報》上說過:“宗教,為人性棄惡揚善找到了最大的‘公約數(shù)’;信仰,讓人生安身立命最終趨向于殊途同歸。”那是從個人的角度說的,若要從宗教信仰談及理想信念,這對我來說無疑是個再學習、再認識、再提高的新課題。 何為信仰?何為信念?教科書是這么說的:“信仰:佛家語,深信三寶而欽仰之也?!庇帧靶叛觯簩δ撤N宗教或某種主義信服、崇拜而奉為言行的準則?!薄#ā掇o?!泛嫌啽局腥A書局印行;《新華詞典》商務印書局注)“信念:自己認為正確而堅信不移的觀點”(《四角號碼新詞典》、《新華詞典》注同)。有鑒于此,是否可以這樣理解:信仰系宗教情結(jié);信念乃現(xiàn)實志向。信仰是靈魂朝向的地方;信念則是理性尋求的對象。信仰務虛,信念務實。如此而已。 開誠布公:余信奉辯證唯物主義,遵循自然辯證法則,但并不排斥其他宗教信仰。因為在我的心目中,真正的宗教,盡管教派不同(如世界十大宗教中的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教)其經(jīng)典教義對于人生問題的回答基本上是大同小異、趨于一致的。誠如:對博愛、平等、自由的追求,對公平正義的強調(diào),對世界和平的企盼,對侵略戰(zhàn)爭的反對,對光明正大、大公無私、謙虛謹慎的訴求等等,都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是人類文明的瑰寶,絕對是人類活動的圭臬,均可視為真善美的化身!理應受到尊重,值得我們敬仰。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來,我們總把宗教信仰與理想信念渾為一談,甚至將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以至于自覺不自覺地影響到了自身的行為走向。不是么,見于時下“有的黨員實際上已成宗教信徒”抑或“參與宗教活動、與宗教界人士建立密切私人關系”,于是就有人擔心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來了,其實不必。君不見,宗教和哲學的結(jié)合,信仰和理性的共存,早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感覺得到的事情,更不用說宗教在一定意義上也提升了民族的向心力和社會的穩(wěn)定性。可以說,信仰給人予光明,信念給人予力量,信仰與信念同是實現(xiàn)人性崇高品格升華的一雙“隱形的翅膀”!只不過,宗教信仰和理想信念理應循規(guī)蹈矩,奉公守法,遵循“萬法無我”、“心為法本”的普世訓誡。而人只要有了這樣一雙“隱形的翅膀”,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就可與人相互包容,彼此溝通,榮辱與共,分享雙贏,用不著害怕人家會來玷污我們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倒是黨內(nèi)那些口唱紅歌,圖謀不軌的腐敗分子才是共產(chǎn)黨的敗類,才是我黨“先進性”“純潔性”冤大頭!再說了,新《黨章》還這樣號召我們:“共產(chǎn)黨員必須同黨外群眾親密合作,共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呢!記住,是“親密”而不是親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