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首次推出新聞評論版
來源:人民日報 2013-01-04 編輯:唐麗萍
這是深化改革的難得契機。經過30多年的快速增長,經濟的發(fā)展步入不改不行的窗口期,中國的改革邁入不進則退的關鍵期。解決當前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挑戰(zhàn),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通過改革釋放制度新紅利、尋找發(fā)展新動力。草根百姓期盼的社會溫暖感、國民歸屬感,要靠改革;中產階層渴望的職業(yè)安全感、未來穩(wěn)定感,要靠改革;黨內同志追求的“將生死存亡的憂患轉化為長治久安的愿景”,要靠改革。方此之時,黨心民意空前團結,改革呼聲驚濤拍岸。以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負責、對黨負責的勇氣擔當,不失時機、深化改革,改革之船定能激流勇進,發(fā)展之路就會海闊天高。 當“要不要改”在認識層面的疑惑逐漸消散,“為誰改革”的追問再度強勁,“怎么改革”的考驗隨之而來,“改革什么”的選擇迫在眉睫。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公平的社會……時代命題的轉換,既標注著改革的行進方位,也表明執(zhí)政者必須面對更嚴苛的審視、聽取更廣泛的聲音,為改革積聚更加堅實的民意基礎,尋找更為深厚的動力源泉。 “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呼聲和殷切期待”,習近平的堅定表達,鮮明地闡述了這樣的理念:改革只有一個指向,為人民而改革,這是改革的唯一價值;改革只有一個標準,尊重人民意愿,這是改革的唯一立場。惟其如此,每一步改革的推進,才有可能最大范圍地凝聚共識;每一次改革的突破,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力量。 何謂回應群眾呼聲?從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社會發(fā)展凸顯最突出的矛盾入手,來決定哪些改革要小步走、穩(wěn)步走,哪些改革要不停步、邁大步,哪些改革需穩(wěn)中有進,哪些改革要驚險一躍。順應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智,方能干群一致、上下同心,突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可期,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可待,實現中國夢想的未來可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