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大多60以上,成員達數(shù)百人,逢年過節(jié)“搓丸蒸糕”義賣
南安老太自組“義工團” 最愛幫扶困難群眾

老人們在清洗“碗糕”碗。
東南網(wǎng)12月5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林梅治 莊曉麗 李想
文/圖)11月30日凌晨,夜里的寒風將南安溪美街道南山上的樹吹得呼呼直響。南山一角,隱秀寺廚房燈光不滅,3名60多歲的老太太忙碌不已,她們要趕在天亮前將近6000個碗糕蒸好。直至凌晨3時許,最后一屜碗糕蒸好,老太太們才回房休息。清晨6時許,另一群老太太出馬,將蒸好的碗糕搬上貨車,分兩路運往市區(qū)農(nóng)貿(mào)市場售賣。
在南安市區(qū),有這么一群老人,在每月農(nóng)歷初一、初二、十五、十六等日子,都會自發(fā)地到隱秀寺幫忙,蒸碗糕、包子,拿到市區(qū)售賣。4年如一日,老人們將所賺的錢全部捐出,用來資助弱勢群體。老人們說,去年她們靠義賣碗糕、包子等就捐出了兩三萬元。
每次至少10多名老人 自發(fā)幫忙蒸糕清洗
11月30日凌晨6時許,今年80歲的溪美街道蓮塘村村民陳美珍趕到隱秀寺時,已經(jīng)有人比她更早到達?!敖裉煊惺忻裼喠撕枚嗤敫?,她們幾個忙到很晚,現(xiàn)在去休息了?!币慌缘慕忝酶惷勒湔f,大家都自發(fā)早點過來幫忙清洗碗具。
10時許,已有10余位老人在幫忙清洗。早上的寒風凜冽,老人們都沒有戴手套,坐得久了,就起來動一動,搬移清洗好的東西。記者看到,臨近中午,水桶里的碗具已經(jīng)清洗了大半,一旁石桌上整齊擺放著清洗好的蒸具。
“今天要洗的東西比較多,可能要到下午才能干完?!标惷勒涓嬖V記者,大家都是有空就過來幫忙,每次至少有10多名老人。
“阿婆,這樣不冷嗎?”記者問。
“不會冷,老人家手粗。老人家要多動一動,才不容易得癡呆。”陳美珍坐在小板凳上,雙手不停地伸入大桶內(nèi)撈起碗具,仔細清洗干凈后,放入一側(cè)干凈的桶內(nèi)。
“來這里幫幫忙,大家一起聊天很開心?!币晃话⑵鸥嬖V記者,家人一開始也不太認同,但看到她們精神狀態(tài)越來越好,現(xiàn)在都很支持。
愛心隊伍逐漸壯大 賺來的錢幫扶困難群眾
當日,南安美林綜合市場外,一輛小貨車旁,67歲的阿婆盧爾帶領(lǐng)六七個姐妹正忙著兜售連夜做出來的碗糕。因為料足,阿婆們做的碗糕顯得大而可口。
市場人來人往,阿婆們的攤位因為人手眾多格外引人注目?!斑@些碗糕一個1元,批發(fā)零售都是一個價,賺來的錢打算做善事?!北R爾阿婆邊兜售邊跟顧客介紹,她們都是“隱秀寺義工團”的義工。
說起“隱秀寺義工團”,還得從2011年一次臺灣行說起。
盧爾和黃秀紅因吃齋念佛結(jié)識。2011年,她們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居士一起前往臺灣各大名山寺廟拜佛?!奥犝f臺灣有一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yè)基金會因為做善事積累功德聞名,于是我們就去找他們學習,積累經(jīng)驗?!秉S秀紅說,那次學習讓眾人收獲頗豐,回鄉(xiāng)后,幾人便學著從環(huán)保公益做起。
撿垃圾、撿塑料袋、收集廢棄礦泉水瓶和廢紙……盧爾和黃秀紅等人只要有閑暇便當起“拾荒老人”?!拔覀儼咽占瘉淼钠孔雍蛷U紙賣了出去,慢慢攢了一些錢?!北R爾說,每過一段時間她們就把錢寄給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yè)基金會?!扒昂蟛畈欢鄥R了四五千元。”
一開始做環(huán)保公益的姐妹只有十幾人,經(jīng)過盧爾和黃秀紅等人的宣傳,慢慢發(fā)展到二三十人。
2013年,有一次閩南年慶,上百個拜佛居士閑暇時在寺廟里搓丸子。沒想到,竟有香客前來打聽價錢,打算購買。
“要不試試靠這個賺點錢做慈善?”黃秀紅的提議很快得到眾人的響應(yīng)。
自此,每逢農(nóng)歷初一、初二、十五、十六,黃秀紅和盧爾等人便號召眾人“搓丸蒸糕”?!耙婚_始我們是聚在黃秀紅家里,后來溪美隱秀寺管委會大力支持,便將場所固定在隱秀寺內(nèi)?!北R爾說。
“每逢過年,市區(qū)各社區(qū)都會給我們一個困難群眾的名單,經(jīng)過逐戶走訪核實,我們再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付慰問金?!秉S秀紅說,平時只要有困難群眾求助,她們都會給予200-5000元的幫扶資金。
“這些錢雖然沒辦法幫他們解決問題,但能讓他們過得好一點也是好的?!标惷勒湔f。
老太太們打算“忙到最后一口氣”
“一天最多能賣1000多元,因為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等,純利潤只有兩三百元?!秉S秀紅說,如果是聘請工人,靠這點利潤還不夠工錢,“其實愛心能持續(xù)下去,靠的就是這群奉獻愛心的老人,她們愿意免費出力幫忙”。
因為活動常態(tài)化,“常駐”隱秀寺的老太太們便一起取了一個組織名——隱秀寺義工團。目前義工團成員有多少,誰也說不清,“大家都是自發(fā)過來,隊伍越來越大,也沒認真統(tǒng)計,應(yīng)該有數(shù)百人吧”。
“沒參加義工團之前,大伙兒互不認識,現(xiàn)在比姐妹還親。”陳美珍說,義工團成員都是“居士林”成員,年齡大多在60歲以上,80歲以上的成員也不少?!俺艘黄鸪札S念佛外,我們一起談笑、一起做善事、一起流汗,忙得晚了還會一起睡覺?!?/p>
談起打算在義工團待多久,不少成員表示:“打算忙到最后一口氣,有地方吃齋念佛做好事,總比待在家里變老癡呆好?!?/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