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首页_99re免费精品视频_中文人妻精品一区在线_亚洲人成黄69影院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婦聯(lián)新聞 > 正文
拒絕網絡性別暴力 “鍵”證對她的善意
www.vacances-vacance.com?2019-10-22 09:04:32? ?來源:中國婦女報    我來說兩句

網絡性別暴力給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每一位網民都應拒絕網路暴力、理性發(fā)聲,為女性營造友好的網絡環(huán)境。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長期遭受類似“蕩婦”“壞女孩”等網絡暴力攻擊的韓國藝人崔雪莉自殺身亡,使人進一步思考女性所面臨的網絡環(huán)境。本文作者認為,女性常面臨著不友好的網絡環(huán)境:針對女性的惡意攻擊屢見不鮮,“小三”“女司機”等網絡標簽、“責備受害者模式”常使女性招致誤解與謾罵。為消除針對女性的網絡暴力,聯(lián)合國寬帶委員會提出了提高意識、增強保護、進行制裁的原則。我們應遠離網絡暴力,“鍵”證對她的善意。

■ 劉天紅

近日,年僅25歲的韓國藝人崔雪莉在家中自殺身亡。雪莉生前患有抑郁癥,且長時間遭受類似“蕩婦”“壞女孩”“偶像失格”等網絡暴力。這使人進一步思考女性所面臨的網絡環(huán)境。

被網絡戾氣包圍的女性

關于“網絡暴力”的討論由來已久。狹義的網絡暴力通常是指網民在樸素的道德、正義觀念支配下,圍繞某一熱點事件/焦點人物,進行發(fā)帖、回帖、網絡創(chuàng)作等以維護“道德”和“正義”的行為。網絡暴力常伴隨“人肉搜索”、發(fā)布當事人隱私、人身攻擊、侮辱、謾罵,甚至線下追蹤、上門討伐等違法行為。

在群體情緒的影響下,網絡“道德審判”往往脫離事實真相,迎合某些社會情緒與固有觀念,比如仇富等。當引起熱議的網絡事件與女性相關時,則容易迎合社會中既有的對女性的偏見。飽受網絡暴力摧殘的崔雪莉,曾以清純、甜美的少女形象出現,直至2014年,雪莉和大自己14歲的大叔戀情曝光,她開始被網絡暴力淹沒。2017年,雪莉主演的電影《REAL》,被觀眾評論“是你的床戲吧”;她不穿內衣被罵“蕩婦”“壞女孩”。脫離了公眾“好女孩”期待的雪莉,頃刻間成為眾矢之的。

針對女性的,類似“蕩婦”之類的惡意攻擊,并不鮮見。網絡的匿名性為惡意攻擊提供了絕佳的保護傘,那些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出口的惡毒言論像毒瘤一樣在網上肆意傳播,女性所面對的語言環(huán)境極其惡劣:某些網友“出口成臟”,“國罵”不離口,動輒便要“問候”被攻擊對象的女性親屬;類似“綠茶婊”“白蓮花”“圣母婊”“蕩婦”“心機婊”等污穢言語,不堪入耳;“去死吧”“怎么還不死”等詛咒、謾罵也頻繁出現在與女性相關的網絡事件中,令人觸目驚心。

某些與女性有關的充滿偏見與歧視性的標簽,往往誤導輿論。比如,“小三”是對女性進行人身攻擊時常用的利器,一旦當事女性與“小三”一詞扯上關系,則無論真相如何,都會招致猛烈炮火:電影《搜查》中,“公交車上不讓座”的“葉藍秋”在被貼“小三”標簽后招致瘋狂攻擊,被逼致死;再如“女司機”標簽下,網友往往將所有相關女性司機標定為駕駛技術不過關的馬路殺手,“重慶大巴車墜江”事件中,一名女性司機就無辜被牽連。

在某些女性作為受害者的網絡事件中,類似“誰讓你這么蠻橫,活該你被打”“誰讓你穿這么少,活該你被強奸”等“責備受害者”模式則輪番出場,給當事女性造成二次傷害。

針對女性的網絡暴力高發(fā)

網絡暴力是暴力的一種形式,是社會現實的反映和延伸。針對女性的網絡暴力還有很多種形式:性騷擾、帶有性別偏見的憎恨言論、非自愿的圖像傳播、網上騷擾、網絡跟蹤、被迫暴露于強奸文化中等。

近年來,針對婦女和女童的暴力高發(fā)。據聯(lián)合國寬帶委員會性別工作小組2015年發(fā)布的《針對婦女和女童的網絡暴力》報告: 73%的女性曾經目睹或者遭受過某種形式的網絡暴力;18歲~24歲的女性面臨各種網絡暴力的風險加大,她們常會面臨跟蹤、性騷擾暴力,也很難逃脫所有年輕人都常面對的騷擾,比如人身威脅;在所調查的86個國家中,74%的國家,其法院及執(zhí)法機關不能對針對婦女和女童的網絡暴力采取有效措施;來自印度的一項報告顯示,在印度,只有35%的女性報告了她們受害的經歷,囿于社會壓力,女性傾向于不報告她們遭受網絡暴力的經歷。受歐洲議會女性權利與性別平等委員會之邀,由公民權利和憲法事務政策部發(fā)布的《針對女性的網絡暴力及網絡憎恨言論報告》顯示:在歐洲,1/10的女性自15歲起曾遭受過不同形式的網絡暴力;歐盟國家中,20%的年輕女性曾遭受過網絡性騷擾;14%的女性在15歲后曾被網絡跟蹤。當針對女性的網路暴力出現時,受性別刻板印象,及網民傾向于合法化網絡暴力的影響,會導致“責備受害者”模式出現,并且無視女性受害者的觀點和感受。

無線寬帶技術,4G乃至5G移動網絡技術,及智能手機的應用,正使得網絡暴力的門檻越來越低;技術的可及性使得厭女圖像、文字的傳播和生產變得非常廉價;技術領域的性別不平等也在網絡平臺上體現出來,開發(fā)網絡工具所必須的程序算法對性別偏見“免疫”,導致了“有毒的技術文化”的產生;網絡匿名性使施暴者很容易逃脫懲罰;互聯(lián)網可以連接世界上每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這使得受害者的范圍擴大,且施害者被逮捕的概率降低;暴民心態(tài)、有害數據的不可消除性也致使女性持續(xù)不斷地遭受傷害。

預防和消除針對女性的網絡暴力

對針對女性的網絡暴力嚴密監(jiān)管,是使網絡健康發(fā)展、在網絡空間賦權女性的重要基石。

聯(lián)合國寬帶委員會發(fā)布的報告中提出了消除針對女性的網絡暴力的“3S”原則,即:提高意識(Sensitization)、增強保護(Safeguards)、進行制裁(Sanctions):所謂“提高意識”,是指通過開展培訓、學習、社會活動等促進公眾對性別平等、網絡性別暴力的社會態(tài)度和行為的改變,進而防止針對婦女和女童的網絡暴力發(fā)生,這不僅要開展公眾教育,還要對執(zhí)法部門的工作人員,比如警察等進行教育;所謂“增強保護”是指,增強針對女性的網絡安全和平等的保護,應通過技術手段,給予網絡用戶更多關懷,對網絡實施監(jiān)督、建設負責任的網絡機制,調動經濟、社會、政府等各個部門共同參與,做好“網絡守門員”;所謂“進行制裁”,是指發(fā)展和制定法律、規(guī)章、政府機制以阻止行兇者施惡。

雪莉自殺事件再次引發(fā)公眾對網絡暴力事件的關注,著名藝人那英、宋茜紛紛發(fā)聲,譴責網絡暴力。作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年教育使者,青年偶像王源也曾呼吁“拒絕網絡霸凌,三思而后行,‘鍵’證你的善意”。筆者認為,反對網絡暴力,還要特別關注對女性的暴力,“鍵”證對她的善意。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