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日報 戴嵐嵐:基層,是獲取新聞素材的源頭活水
www.vacances-vacance.com?2011-12-22 11:44?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記得我剛到報社時一位老記者告訴我,新聞是七分采訪,三分寫作,在當時我還有點懵懂,經過這幾年的工作特別是“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啟動以來,在一次次的深入基層采訪中,我深切感受了新聞工作者走基層的意義所在:深入基層,不但鍛煉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更讓我們及時把握基層的思想脈搏,養(yǎng)成回應基層、關注基層的創(chuàng)作風格,第一時間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方能挖出重大典型,也才能找到我們創(chuàng)作的著力點。基層,是獲取新聞素材的源頭活水。 培育扎實的工作作風 自“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工作開展以來,我深入實地,不顧烈日炎炎,跟隨我市的市領導到平和、云霄、龍海等各地,調研各地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等工作,看到大家認真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我深深地感受到,做為一名記者,同樣也要有這樣扎實的工作作風,才能圓滿完成各項采訪任務。因此,深入基層,能培育出新聞工作者扎實的工作作風。而扎實的工作作風,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新聞工作者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舉措。隊伍是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保障,新聞工作者的素養(yǎng)能力直接決定著新聞事業(yè)的成敗?,F(xiàn)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新聞工作服務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的任務越來越重,對新聞隊伍政治素養(yǎng)、業(yè)務水平、工作作風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加強素質教育、加強能力培養(yǎng)、加強實踐鍛煉,成為新形勢下新聞隊伍建設的緊迫要求。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在改革建設的火熱實踐中增進對現(xiàn)實的了解,才能在與群眾的交流交往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在艱苦環(huán)境的磨煉中鍛造頑強的品質和過硬的作風。 找到新聞的亮點 記者只有通過下基層才能了解群眾愿望,進一步關注民生,使新聞報道富于生活氣息,反映生活本質,更好地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 9月3日,菲律賓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來到漳州龍海鴻漸村尋根。在這之前,報社策劃讓我和其他幾個記者共同負責此項重要報道,同時決定在離總統(tǒng)來漳前一個星期,就派記者到村里進行探訪,找新聞線索。接到任務時,我十分緊張,總是擔心自己會做不好報道。但是當我來到鴻漸村,經過多次與村主任交流后,知道了許多與阿基諾三世有關的人和事,找到了新聞點,心里的石頭放下了不少,感覺輕松了許多。這讓我感到,只有親臨現(xiàn)場,做到身入、心入才能找到新聞線索,才能找到“源頭活水” ,文章內容才不會脫離群眾,顯得空洞蒼白。 因此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接地氣才能有底氣、長靈氣,深入實踐才能富有生活氣息,扎根群眾才能產生真情實感,新聞報道才會有打動人心的力量。通過深入基層,才能把各地創(chuàng)造的好經驗好做法挖掘報道出來,把亮點、聲音宣傳出去,努力實現(xiàn)新聞宣傳影響最大化。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