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鼓浪嶼全景(2016年8月2日攝)。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俯瞰鼓浪嶼“地標”建筑之一八卦樓附近景色(6月26日攝)。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幾艘游船??吭诠睦藥Z碼頭(8月18日攝)。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隔著輪渡碼頭遠眺鼓浪嶼(8月7日攝)。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游客在鼓浪嶼日光巖頂游玩(5月18日攝)。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這是鼓浪嶼“地標”建筑之一八卦樓(8月5日攝)。
興建于1907年的八卦樓,上世紀60年代后被用作電容器廠廠房。1983年,廈門市委和市政府決定在此建設博物館。如今,八卦樓是風琴博物館,70臺來自英、法、德、澳、美等國的名琴每天吸引著大量游客的目光。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傍晚時分,鼓浪嶼龍頭路上游人如織(6月27日攝)。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游客在鼓浪嶼上參觀游玩(8月6日攝)。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在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里,一名來自上海的鋼琴藝術家在為游客現(xiàn)場演奏(8月15日攝)。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在鼓浪嶼協(xié)和禮拜堂廣場前,幾名演奏者在進行演出彩排(8月15日攝)。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一名游客在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內(nèi)拍攝鼓浪嶼歷史照片(6月26日攝)。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這是鼓浪嶼菽莊花園(8月15日攝)。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這是位于鼓浪嶼筆山路17號的春草堂(8月15日攝)。生于1960年的鼓浪嶼人許多康娓娓訴說:祖輩、父輩和自己都生活在這座老房子里。兒時的耳濡目染間,他知道爺爺許春草組建民間抗日救國會等事跡,深感驕傲,便開始有意識搜集家族歷史資料和故事。2012年,許多康按照兒時記憶重修春草堂,完工后在管委會的支持下開設家庭博物館。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5月10日拍攝的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外景;下圖為5月13日,觀眾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欣賞鎮(zhèn)館之寶——來自18世紀英國的“銅鍍金象馱轉(zhuǎn)花鐘”。2017年5月13日,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正式開館。
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這是三角梅掩映下的鼓浪嶼海邊沙灘(8月5日攝)。
三角梅是廈門的市花。鼓浪嶼,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彈丸小島,曾引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 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主持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而今,業(yè)已戴上“世界文化遺產(chǎn)”桂冠的鼓浪嶼,正如寶石一般映射時代進步的流光溢彩,散發(fā)愈加奪目的文化之光。聆聽著鼓浪嶼之波,我們尋獲的不僅是一段段動人往事,還有傳承歷史文脈、喚醒文化自信的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