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首页_99re免费精品视频_中文人妻精品一区在线_亚洲人成黄69影院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專題> 黨群> 第七屆福建藝術節(jié)> 陪你品藝 > 正文

打造新時代民族歌劇藝術精品——眾家暢談紅色題材劇目《松毛嶺之戀》

2018-11-12 15:59:50??來源:《福建藝術》雜志  責任編輯:卓志沐   我來說兩句

打造新時代民族歌劇藝術精品

——眾家暢談紅色題材劇目《松毛嶺之戀》

編者按:福建省文化廳出品、福建省歌舞劇院創(chuàng)作演出的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由王保衛(wèi)編劇、盧榮昱作曲、靳苗苗執(zhí)導、中央歌劇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慶爽等擔綱主演。該劇呈現了紅軍長征前夕波瀾壯闊的歷史,展現了閩西蘇區(qū)人民不屈不撓的奮斗歷程。該劇已被文化部列入2017“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fā)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之一。該劇在革命老區(qū)——福建龍巖長汀縣首演,之后在南京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歌劇節(jié)上亮相,場場爆滿,獲得專家學者和觀眾的普遍認可和廣泛好評。

2017年10月21日,福建省文化廳在北京召開第十四期“火花茶會”福建省藝術精品策劃論證會,對《松毛嶺之戀》從人物、歌詞、音樂、美術、細節(jié)設計等各個方面進行專題探討,提出進一步打磨提升的意見和建議。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巡視員明文軍,福建省文化廳廳長石建平,文化部音樂舞蹈雜技處處長黃小駒,原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黃奇石,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喬佩娟,福建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福建省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吳新斌及福建省歌舞劇院相關人員出席會議。2017年12月31日,又在南京召開“第三屆中國歌劇節(jié)參演劇目《松毛嶺之戀》座談會”,眾多專家級特約評論員及主創(chuàng)團隊出席會議,暢談觀感?,F將第十四期“火花茶會”與會者發(fā)言,以及“第三屆中國歌劇節(jié)參演劇目《松毛嶺之戀》座談會”上的專家評議摘要一并刊載,以饗讀者。

石建平(福建省文化廳廳長):

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在文化部藝術司的直接指導和推動下,各項工作不斷推進,福建省對該劇寄予厚望,將全力以赴做好人力物力財力等全方位的保障工作,爭取將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打造成新時代的藝術精品,打造成福建擴大文化影響、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的品牌之作、高峰之作。借此“火花茶會”的機會,策劃謀劃、議本悟本,廣泛聽取文化部藝術司及各位專家的意見,進一步扎實做好該劇的文本、音樂等基礎性工作,使其進一步得以完善與提升。

孫礫(福建省歌舞劇院院長):

歌劇《松毛嶺之戀》入選2017“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fā)展工程”9部重點扶持劇目,部分其他劇目已開排演出。9月專家研討會后,在關峽、黃奇石等專家的直接指導下,確定了本子整體脈絡框架。10月14日開始下地排練,并在具體排練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對部分段落微調、刪減,最后演出時間約為1小時50分鐘至55分鐘左右。根據文化部藝術司建議,將演出地點定在松毛嶺,首輪匯報演出時間暫定11月20日、21日。10月底開始劇組就將赴松毛嶺體驗生活、舞臺合成及演出等等。音樂方面,關峽老師細致指導,由盧榮昱、李文平具體實施創(chuàng)作;指揮為中國歌劇舞劇院指揮家張崢。在文化部、福建省文化廳的關心指導下,福建省歌舞劇院將全力以赴將該劇打磨成立得住的經典。

明文軍(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巡視員):

中國歌劇節(jié)定于2017年12月20日舉辦,9部劇入選2017“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fā)展工程”,在新創(chuàng)作的6部劇中,除湖南《英雄戀歌》之外,《松毛嶺之戀》是最后演出的,進度不算快,但進度不快,主要是要服從質量,希望在一個月時間內,嚴把質量關,立起一臺好戲。福建文化廳高度重視,廳長親自抓,算是“一把手”工程,這也給我們很大的信心。民族歌劇工作機制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政府職能部門管保障、意識形態(tài),二是專家團管質量、藝術方向,三是院團作為主體管落實、實施。因此希望專家根據當前文面上能夠感覺到的問題,針對不足之處,實事求是地提出意見。

黃奇石(劇作家、詞作家,原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

采取穩(wěn)扎穩(wěn)打的方式,文本、作曲、排練工作按部就班,工作流程上個人認為還是值得肯定的。劇目總的框架、戲路順暢,人物設置也干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歌頌黨、歌頌英雄、歌頌先烈,這部劇在這個方面很強烈,我對這部劇目寄予很大的希望。這部劇人物很少,但可以排得很有標志性,英雄史詩的這種格調,包括人物造型、唱隊的安排等等,都要依靠導演的創(chuàng)作排練加以提升。我主要談幾點意見:

一、從本子上來說,仍然還是長,歌劇的文本基本保持一萬字左右,否則就過長了。

二、一頭一尾老太太的出現,這是編劇設計的形式感、意識流、回敘,我個人認為這種方式現在已經不流行了,而且多余?,F在序幕很好,很強烈,但是老太太突然出現回憶,把戲給攪了;包括尾聲的老太太,以及眾人的大合唱,與第七場的合唱重復。所謂“鳳頭豹尾豬肚子”,戲要開得快、收得快,又留下余地。我建議可以先把劇目立起來,根據實際效果考慮是不是要刪改。

三、作為一部抒情歌劇,內心思念等等東西比較多,但如果從頭到尾僅僅停留在“思念”這個層次,作為戲劇來說顯然是不夠的,應該有所推進、有所發(fā)展,建議在排練過程中,掌握女主角賴阿妹的內心情感,離別的思念、生死不明的思念、建衣冠冢的思念,內心抒發(fā)上的矛盾、糾葛、哀怨是不同的,唱段與唱段之間要發(fā)展。阿妹的艱苦勤儉持家還要適當體現,不僅是思念,縫制三十套衣服,她撫孤的艱辛等等。大段的唱詞在音樂布局上可能不太合理。

四、部分唱詞不符合人物個性,比如瞎婆婆的“都說道共產黨像朝陽”“紅旗獵獵迎朝霞”等等,不像瞎婆婆的語言,而且太長?!败娞栱?,紅旗揚,好兒郎,上戰(zhàn)場?!边@類的合唱句好,講節(jié)奏、而且要短,但還有些合唱曲太長,也不太像合唱。第三場阿妹生子段落,“這是相愛的結晶,這是信仰的回報……”詞風完全變化了,民歌風沒有了,變成了詩人的書生腔?!澳憧芍较碌睦葮蛞压诩t軍名?”中的“冠”也不符合。

五、另外,紅軍的“養(yǎng)女”這個部分,我認為是有情動人的地方,不一定要濃墨重彩,但前面這個戲沒有做出來,沒有做足。還有比如第二場結尾,阿根那段詞多余,可以用舞劇的處理方式,隊伍走了,不要說話。第五場賴阿妹“耳邊虎狼叫,眼前刺刀寒……”唱段,本來群眾性的場面應有合唱或和唱,因此排練中要考慮群眾性的場景,不能僅是女主角一個人在臺上演唱。第五場眾人批評阿狗的段落,反復的對話像話劇,實際上群眾一小段唱就可以解決了。阿妹的“你怎么可以忘恩義?你怎么可以去投敵?”唱段太長,本來就是虛的事情,觀眾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劇中人還要唱,這也是一個忌諱,因此此處收得要快。第六場文學本中要明確不是“遐想”就是“夢境”。阿妹對阿根的怨恨,比如第六場“阿根哥……你你你……你怎么可以這樣對捱呀!”阿妹應該是從來沒有怨過丈夫的,這段可以緊縮?!八湍闼偷教焯瞄T,玉帝見你讓三分。天庭若敢對你唔公平,你就革命學那猢猻弼馬溫?!钡鹊冗@類神話化的語句,沒有必要。

六、阿狗的角色表演要賦予其非常美的“丑角”,外在丑內在美,就像《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

喬佩娟(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歌唱家):

聽了黨的十九大報告,覺得這真是個好戲,題材重要,方向正確,歌頌黨,歌頌人民。中國共產黨偉大光榮正確的歷史,是從艱難困苦、流血犧牲中闖過來的,而這部戲恰恰就是寫的這個主題。中國共產黨的基礎是老百姓,這個戲恰恰就是寫的老百姓與共產黨的血肉聯系。我認為當前我們需要這樣的文藝作品,在大好形勢下讓后代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不能忘記過去,忘卻歷史。這個劇目的展現會給人們帶來很大的震動。藝術作品中正面、悲壯地表現革命斗爭中的流血犧牲的戲是有,但像這部戲這樣集中表現得不多,所以這部戲特別重要,它完全正面清楚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目前的劇本所展現的歷史,沒有這段經歷就沒有我們共產黨紅軍長征,就沒有我們的未來,這個戲的政治意義,與中央及十九大報告所提倡的完全吻合。這樣的作品在歌劇舞臺上呈現,它政治上影響力以及對民族歌劇發(fā)展道路上所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很可貴的。這個戲就是一幅壯麗的畫卷,就像天安門前紀念碑的歷史,用歌劇形式在舞臺上展現的就是既是偉大正確又是流血犧牲的歷史,打入人的心靈。最好的辦法就是趕緊立上舞臺,在舞臺展現的基礎上發(fā)現問題,再修改,壓縮。

序幕非常動人,那一段詞很好,在音樂聲中講述這段歷史,可以用畫外音方式展現,把觀眾一下帶到規(guī)定的歷史情境中。第一場這種形式挺好,刻不容緩的場面,人民支援戰(zhàn)爭,寫出了人民與戰(zhàn)爭的關系,紅軍是靠人民來支援的;第二場阿根阿妹互訴衷腸的部分要稍微緊湊、壓縮,更加嚴謹;第三場前方戰(zhàn)爭場面與后方人民的呼應。

這部劇表現松毛嶺戰(zhàn)役對中國革命所產生的歷史作用及其重大犧牲,我認為這部劇要大寫“悲”,充分表現人民的流血犧牲;同時又寫“壯”,激發(fā)人們對過去歷史的思考。阿妹有很多樸素的語言,動人的表述,但另一方面,她的身上應該讓人想起趙一曼、江姐、劉胡蘭的形象,除了她對紅軍的樸素的感情,還應該寫出她覺悟的一面。這部劇在表現群眾對紅軍懷念和思念的感情時,要表現其“壯”,演出效果才會更好,讓群眾從流血犧牲中得到一種悟性,更激發(fā)起群眾前進的動力。這應該是一部悲壯的歌劇,松毛嶺的人民流血犧牲為紅軍開辟了長征的道路。

現在這幾個人物寫得可以,特別是林阿狗在犧牲前的這一幕比原來寫得好,這個人物立起來了,但要注意不要滑稽,要讓他對敵人的欺騙更自然,更有真實性。阿妹這個人物,立得住了,但我始終覺得稍微軟了些,表述上過于纏綿的東西,如何在唱詞和表現上把這個人物寫得力度再大一點。她應該是一個在革命歷程中作出巨大犧牲的中國老區(qū)農民婦女,就像《紅嫂》一樣。這個人物要讓觀眾看了以后永遠不會忘記,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在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而且他們不僅是人民,他們就是共產黨,共產黨是靠他們來組成的。因此這個人物要寫得稍微強一點。劇情的結尾還要再琢磨,兒女要將阿妹接到城里,俗套一般化,感覺沒有戲了。

黃小駒(文化部藝術司音樂舞蹈雜技處處長):

一、人物名字要確定,以免造成觀眾誤解;另外林思紅與林思軍名字太相似,讓人覺得像兄妹倆,為了更加突出思紅是女紅軍留下的遺孤,建議跟從女紅軍的姓氏。二、序幕可由老太太先出來講述,再接戰(zhàn)爭場面。三、阿狗有一段對阿妹感情的演唱,比如“想妹唔敢想,欲望墊桌腳。阿狗雖非大丈夫,但也知曉倫理道,兄弟之妻唔可欺,承諾守信唔動搖……”,我認為阿狗對阿妹的感情寫得太直白,應該更含蓄,否則后面阿狗與姆媽(瞎婆婆)爭執(zhí)的部分,就會讓人感覺動機不純。因此,我認為阿狗不一定要參與爭執(zhí),如果要參與,那么前后感情的語言就要更加注意。阿狗可以對阿妹的這種感情應該是微妙的,不應該點明。同時阿狗有些唱詞,比如“十年阿妹多煩惱。眼看鮮花變作草”還要斟酌,我認為在阿狗的眼里,正因為等待才讓阿妹顯得更加美好。四、在情節(jié)設置合理性方面,我認為思軍想接阿妹回城,然后告知阿根犧牲的消息這段戲,我認為可以變成兩個戲,第一個戲是思軍曾經想接阿妹回城,但阿妹不愿意,堅持要留下等待阿根;下一段思軍再次回來,是父親已經犧牲的消息被證實。因為作為兒子來說,是否真的會隱瞞母親,讓母親等待這么多年。如果要有兒子思軍的隱瞞,那么他的隱瞞要有一段內心戲的唱段表現,說清楚為什么要隱瞞的矛盾和苦衷。

明文軍(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巡視員):

劇目創(chuàng)作很重要的一點是演員排演過程要扎下去;同時本次首輪演出在長汀劇場,排演期間要經常請老百姓來看,不斷提意見,不斷修改。剛才專家極負責任、極富激情地把這個本子目前的主旨、立意、格調、細節(jié)都談了,供你們參考。大方面的東西別動,小細節(jié)的地方再慢慢琢磨修改。

我對這個本子也還不滿足。我認為《松毛嶺之戀》的“之戀”,不是寫松毛嶺的戀愛,“戀”是一種信念,一種堅守。這種“堅守”是對人的堅守,對地的堅守,最后是對信仰的堅守。前面的故事情節(jié)、戲劇矛盾、戲劇沖突都可以了,我的不滿足主要是后面部分,人民群眾當家做主,人民群眾建設偉大國家,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是自己干出來的,這個寓意和主旨目前表現還不足,特別是那句話“我男人啊,是去干咱們老百姓自己的事兒去了”,如果表達出“我是老百姓,我自己的事兒我要自己干,我男人能干,我男人做出榜樣了,我也要干”這樣的意思,這個人物就會體現不同的立意和主旨。

這個本子不好寫,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人物原型。但是歷史題材、真實故事講究“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換句話說,必須要有自己的想象能力,目前故事編得太弱,因此依靠大量的詠嘆,想把故事說清楚。我總體的想法是前面還可以再壓縮,后面還要再伸展。最終提煉出信念永恒,人民是偉大的,共產黨的建立和不斷發(fā)展是因為共產黨在老百姓心里是永恒的,并且一代一代傳下去。目前把兒女寫到城市生活,還要再斟酌考慮。根據這個主題寓意,可以讓兒子還是農民,還在松毛嶺這片土地上堅守著,體現出一個傳承的問題。

音樂的定位是帶有板腔體式的,帶有濃郁福建特色的中國民族交響樂,符合中國的審美。

沈承宙(武漢歌舞劇院原副院長):

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歌劇,首先是題材好,福建革命根據地是延續(xù)時間最長的,老區(qū)的人民是最早犧牲,卻是最后改善生活的。老區(qū)人民的犧牲和奉獻太需要被歌頌,也讓當下的人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其次,結構完整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地方特色的音樂,方言的使用,以及對生死處理的對比等等,都非常好。

有幾點建議:第一,表演風格統(tǒng)一問題,這部劇有歌劇演員、舞蹈、還有合唱,最后都要向歌劇的方向趨同。第二,一幕三場,阿根與阿妹的隔空對唱,阿根可以把軍帽脫掉,否則離得太遠,燈光也暗,演員的臉都看不清了。第三,阿財戲份過多,有點蓋過阿根。第四,有一段唱詞里有“必要時”,這不是當時當地人們的語言,也不是人物的語言。第五,阿妹送兒子參軍的戲,拉到舞臺前面來,否則觀眾會看不明白。第六,思軍告知阿妹父親犧牲,阿妹不應該是把烈士證一下塞給思軍,這烈士證就像是阿根的命,要捧在心上的,這個段落阿妹的表現怎么讓人更加感動,還需要主創(chuàng)團隊仔細斟酌。

馮柏銘(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劇團一級編?。?/p>

這部劇的二度創(chuàng)作加分,這是很難得的,看得出這是一個完整且配合默契的團隊,同時也善于吸收意見,我認為是從一開始到現在進步最大的劇目。劇本抓住每一個動情的環(huán)節(jié)一步步往里面添加內容,不斷積累情感,最后迸發(fā)出來,十分打動人。這部劇是民族的,是歌劇的,具有史詩的凝重感。提幾點建議:一是剛才有專家說的,幾種表現形式和手法,怎么融合得更好;二是這部戲講的是閩西革命根據地,講的是松毛嶺,怎么更好地體現出福建根據地的特別之處,展示出地域性的特色;三是中間還是有中場休息更好。

劉麟(中央民族樂團一級編?。?/p>

這是一部充滿英雄主義精神、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好聽好看感人至深的史詩性的歌劇。建議:第一,劇中部分語言不符合人物語言的要微調,比如“堅貞與期待”等等。第二,序幕的動效和語言,是話劇式的,好處是便于交代情節(jié),但是還是不要放棄音樂,充分利用音樂和敘事合唱。第三,一幕要再濃烈。第四,一幕三場,而且在激戰(zhàn)的情況下,缺一段阿根的抒情詠嘆調;另外阿根與阿財的唱段比例微調,使阿根這個人物更加圓滿。第五,二幕應該是安魂曲,中國民謠式的安魂曲,最后在祭奠阿根的時候,安魂曲再現,作為人物的主題音樂。

項筱剛(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優(yōu)點有:一是阿妹的詠嘆調寫的很美,比如“阿根哥,你在哪”,繼承了民族歌劇重視向戲曲音樂、民間歌曲學習的傳統(tǒng),充滿中國戲曲層層遞進的張力;二是勸改嫁段落,是近來罕見的三重唱片段,將歌劇戲點推向高潮;三是話劇加唱的度把握較好;四是反面人物沒有“臉譜化”。缺點主要有:一是“陰盛陽衰”,感覺不到男一號的存在;二是樂隊部分略顯薄弱;三是缺宣敘調。

臧云飛(陸軍政治部文工團藝術指導):

拿衣服那段戲非常感人,建議不要用哭腔,另外空場的時間太長了,還有兒女也不應該是抱在一起,這時候他們最關心的應該是他們的母親,他們應該是趴在門上,關心母親怎么樣了。另外,村里人在哪里,政府在哪里?雖然后面那段送葬的片段也很好,但是在這里我就想到村里人呢,至少應該有個村干部什么的。音樂起來,村里人都來了,以此表現出一種對烈士的崇敬。還有,阿根重現的那個段落,阿妹似乎也感覺到自己回到了年輕的時候,所以阿妹應該是“立”起來唱,而不是佝僂著。阿財要帶白匪去找游擊隊的這個段落,總不會是帶著到山里逛逛就能找到的吧,游擊隊在哪里,沒有交代,前面應該要有事件,游擊隊應該與村里人有交往。另外,方言“捱”用得太多了。

王湖泉(中國歌劇院一級導演):

歌劇序曲非常重要,序幕開篇沒必要用畫外音,采用投影視頻或文字展現即可。歌劇樣式和方向性是準確的,歌劇表演中演員是主體,采用真人演出比較好,比如合唱隊有時候放在幕后,感染力不夠強,還是在臺上直接表演更好。有一段樹在舞臺上的移動,應該有其功能性和語匯感,為什么要這么移動,是有設計、有講究的。另外,歌劇中舞蹈演員的使用,其目的應該是表現戲劇而不是舞蹈。婆婆、阿妹和阿財的三重唱要寫得更凝練。人物關系方面,讓人感覺阿財是否喜歡上了她的嫂子,戲多了;男主角后面應該有一段詠嘆調。舞美燈光方面,阿妹回憶的部分,主表演區(qū)和副表演區(qū)的燈光處理要注意區(qū)分。另外阿妹拿衣服那個場景,應該設置在舞臺中間。這部劇最感人的行動線,就是那三十套衣服,要怎么更好地表現出做衣服,怎么表現等待、堅守?比如可以進行寫意的處理,衣服從上面掛下來等等,更直觀也更加震撼。

李元華(中國歌劇舞劇院一級演員):

這部劇的主創(chuàng)和演員,具有很強的團隊精神,表現出了大氣、正氣、神氣。希望作為跨界的導演,要更加遵循中國歌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寫意”的特點。這部戲共有兩條線,戰(zhàn)爭與情感,戰(zhàn)爭場面表現不夠強烈,戰(zhàn)士們也應該表現出是有智有勇的。音樂配器太重,手段不夠豐富。歌劇音樂的靈魂是演奏,同時演員要用聲音來塑造角色。

羊鳴(中國歌劇研究會首席顧問):

音樂方面小調性太多,容易讓人審美疲勞;音響太強,建議不要輕易用高音,會破壞美感;音響話筒設備要還真,展示演員真實的聲音。

王道誠(中國歌劇研究會副秘書長):

《松毛嶺之戀》是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歌舞劇院主抓的當代革命題材,非常具有政治眼光,這部劇從創(chuàng)作、制作到首演的成功,是你們堅守文化自覺,堅守文化自信,真正貫徹踐行習總書記關于堅持創(chuàng)作以人民為中心,謳歌時代、謳歌英雄的一部成功之作,由衷表示祝賀。《松毛嶺之戀》不僅謳歌了紅軍的英雄,也同時謳歌了人民群眾的英雄,比如阿財、阿妹,他們都是平民英雄,但他們在革命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紅旗回來了,我們的勝利回來了,我們的新中國成立了,但他們的丈夫、父親、兒女都沒有回來,像阿妹等來的是丈夫的犧牲。所以,《松毛嶺之戀》是一首當代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最壯美的英雄的贊歌。

我想提幾點:第一,研究敘述與演唱與戲劇的平衡,現在靠字幕打的內容很多,旁白有必要但也多了,怎么實現在演唱和戲劇的進展中把要抒發(fā)的內容、要向觀眾解釋的內容,用演唱和戲劇人物關系發(fā)展的手段加以闡述,而不是展示歷史的畫卷;第二,希望實現舞蹈與演唱和戲劇的平衡,從劇本開始做重新的布局,讓舞蹈替戲劇場面說話,而不僅僅是在舞臺上渲染氣氛;第三,改變阿財的表演狀態(tài),在第一幕的時候不要那么猥瑣,因為他不是逆子,他猥瑣得讓人有點擔心,他應該僅僅是幼小的、不成熟的,這也使他后面的英雄舉動與前面不至于形成太大的反差。

傅顯舟(北京藝術研究所研究員):

與第一屆歌劇節(jié)相比,福建省歌舞劇院進步巨大,樂隊、演員水平提高很多。缺點在于:音樂形象方面,第一女主角基本不錯,唱腔弱在阿根、阿財的音樂形象。音樂基礎挺好,大量的民歌、小調,地域風格濃郁,是比較典型的民族歌劇。就是怎么建立音樂形象,是下面需要調整的??臻g怎么利用,前面有序曲,后面終曲,把這兩點做好就行。小調式太多,頌歌性的大調式在高潮的地方畫龍點睛,比如得到丈夫犧牲的消息拉開衣柜,要有主題再現。說,是話劇表演的方式,要讓音樂把戲劇情感的積累完全外化。所以前面一定要加序曲,前面有準備,高潮的時候音樂再出現。終曲現在也挺好,但是沒有概括,形象是要建立、提煉和貫穿的。也就是畫龍點睛地將幾個人物音樂形象通過主題提煉貫穿,鮮明得把他建立起來。反面人物的唱腔也不是很順,也需要提煉。

游暐之(《歌劇》雜志主編):

這是我的家鄉(xiāng)戲,我對這部劇特別有感情,劇中很多細節(jié)的生活狀態(tài),讓我覺得很真實和熟識。在這種情感之外,我覺得這個故事非常好。首先選材的切入點好,在革命戰(zhàn)爭宏大社會和歷史背景下,把視角聚焦在一個弱女子身上,以她無比的堅持、堅韌、堅守,譜寫了一段令人痛徹心扉的愛情絕唱。女主人公就叫阿妹,看似無名無姓,她其實代表了閩西老區(qū)的人民,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除了犧牲在戰(zhàn)場上的先烈,也不能忘記老區(qū)人民用自己的肩背,扛起了中國革命的重任,我們必須要歌頌他們。音樂親切、流暢、結構完整、旋律動聽、地域鮮明,沒有生澀之感,很多段落如泣如訴、真情流露,幾乎每一個人物都有能夠讓人留下記憶的段落,衷心祝賀本土的作曲家。另外,每一個角色演員,樂隊、合唱都非常不錯。王慶爽在這部劇中是近幾年塑造最成功、最動人的人物,也非常適合她,她對人物情感的把握很到位,在表演中細節(jié)的處理也是本地演員需要學習的。

提幾點個人想法,供參考:第一,演出中方言運用前后統(tǒng)一問題。把“我”用成“捱”沒有問題,觀眾也能理解,但是演出中演員的表演要統(tǒng)一。第二,在寫作過程中,一些字詞的運用要符合當時的歷史和語言習慣,比如“初心”等等,有些詞太文學性和書面化。第三,阿妹祭奠那段讓我出戲,“為了革命信仰,苦也甜”等等,這不是她的情感表達,應該由合唱來唱出來,她就應該表達她對阿根的思念和相守。第四,關于戲劇的邏輯性問題,阿財的犧牲那段有點啰嗦。村民和阿妹指責他,他自己唱出一段“你們笑吧……”,這不是他當時要表達的,也不是這部劇要傳達給觀眾的。阿財給人感覺一直是懦弱膽小的,這時候還要給觀眾留下懸念。阿財受指責,但不多說,在準備要離開時,跟阿妹有隱晦的表達,后面他的犧牲會更有沖擊力。第五,舞蹈語匯過多的問題,還是要用歌劇的思維來處理,一定要讓歌劇來表現戲劇?,F在很多合唱作為舞蹈的伴唱,這是我不能接受的,包括阿妹要送阿根走的時候,那幾根樹樁,我覺得沒有必要,為什么不能讓合唱隊員出來,他們就是村民,不僅僅是阿妹送阿根走,還有其他村里人的送別。第六,舞臺調度方面,很多場面群眾演員是雕塑式的處理,這是舞蹈化的處理不是歌劇化的。像西方歌劇,主角在表演的時候,其他群眾是有戲劇動作的。比如,阿妹在猶豫手榴彈要不要拿出來的時候,群眾是可以有互動的,村民要往外沖之類的。另外,房屋這個舞臺道具的使用,放在邊角是很大的忌諱。那是戲劇最高潮的時候,要讓所有觀眾體會阿妹此時心里的痛。但是門被擋住留下一個邊,另一邊的觀眾完全看不到阿妹的戲劇動作,視覺上也很不舒服。第七,阿妹的服裝三十年來沒有太大變化,不符合人物特征。尤其是到最后20世紀60年代了,要穿什么樣的衣服,包括兒女30歲的時候是什么狀態(tài)?還是要從歷史的角度找到當年的感覺。

趙承燕(中國歌劇研究會副主席):

這是一部現實與浪漫結合的革命題材民族歌劇,從歌劇因素的角度來看很大氣,非常有震撼力。我印象比較深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阿妹知道阿根犧牲的消息,另一個是阿財的走。阿妹這段的表現形式上要有節(jié)奏感,打開柜門,拿出衣服,心里感覺像在滴血一樣。她一唱,戲劇性就塌下來,當時我有一個想法,她不要唱,完全按照內心節(jié)奏表演,用小提琴代表她的唱,我看著就會流淚。還有阿財那段,我也覺得可以把那段唱去掉,阿妹在指責阿財的過程中想起手榴彈一下子醒悟去拉阿財,阿財只是笑一笑,什么也沒說,深深給村民鞠一躬就走了,這樣處理就很討巧。序幕結束后阿根與阿妹見面,有一段宣敘調,但是感覺特別突然,是否可以調整。阿妹單獨唱非常好,我個人的感覺是,作曲能不能在阿妹與阿根二重唱部分讓兩個人的聲音更加協(xié)調。

莫凡(中國廣播藝術團一級作曲):

音樂創(chuàng)作堅持閩西山歌的特色,濃濃的福建民歌,鄉(xiāng)音鄉(xiāng)情,能被大眾接受。如一幕二場阿妹送阿根、阿財唱山歌;二幕一場阿妹、阿婆、阿財的三重唱,白軍軍官的唱段有性格特色,周建坤戲雖不多表現不錯,阿財送敵人遠去唱山歌再現,無伴奏,很有表現力;三幕一場女生合唱“太陽出來”,比較親切;阿妹回憶起阿根的山歌清唱,有特色;阿妹與不出現的阿根的對唱,老年阿妹無伴奏的哭唱,很動情,有人物感;王慶爽很有表現力;阿妹取柜子里為阿根三十年做的衣服和鞋是全劇的高潮,燈光配合很集中、動人;三幕二場的間奏曲有表現力,嗩吶音色有特點,配合在松毛嶺的多媒體,很悲壯。劇目創(chuàng)作集中了瞎婆婆一家的遭遇,尤其寫堅守了幾十年的阿妹,親情和愛情都很有生活氣質,具有客家人堅貞的信念,敘事交代比較流暢,矛盾沖突在關鍵時刻能夠集中于寫人物的情感。新的合唱隊比之《土樓》的時候訓練得更像一支歌劇合唱隊,但因為擴音的問題,還不能體現出合唱隊音色造型的各種特點。樂隊也是如此,進步明顯,但擴音雖造成了氣勢,但毀了所有音色變化,樂隊擴音不好,造成音色損傷,音響不平衡。除了擴音造成的演出品質,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值得探討的是,抒情性與戲劇性的問題,如一幕三場,阿妹思念阿根的重點段落,明明是“只見尸骨流成塘,只見尸骨滿山崗”,但音樂與和聲卻一直很美,沒有緊張度;二幕二場,在生死存亡關鍵時刻,大段抒情唱,還有小提琴、大提琴solo,戲劇性有些斷裂;瞎婆婆被打死,阿妹、阿財和眾人好像無動于衷,如何組織這場矛盾沖突強烈的戲劇應該考慮一下。抒情段落何時出現,如果是時間似乎凝固了,只聽見二人的心里交代,燈光應該處理下,否則一臺人傻站著,沒有戲。三幕一場,思軍告訴真情,毫無準備。三幕二場,三十年后悼念阿根,是很感人的戲,前面是舞蹈場面后面是合唱,體現的是舞蹈思維。同樣的問題出現在二幕二場,白軍圍著眾鄉(xiāng)親,眾人做同樣的舉手狀舞蹈手勢。阿妹在三幕二場悼念阿根時,除了撒酒,唱詞不動情、概念化,不親切,不打動人心,放棄了最初堅持的淳樸格調。尾聲,字幕呈現長汀南山鎮(zhèn)烈士英名,后面很多無名氏,讓我感動。但尾聲合唱感覺放的錄音,不可取??偟膩碚f,動人的素材,很有基礎的人物,但許多方面尚需精雕細琢,目前還有點粗糙。劇情里寫“門對墳,墳對門”,守望等待,為什么沒有了呢?要注意細節(jié)。阿妹為阿根每年做衣服和鞋,要有行動。

陳志音(《音樂周報》原副總編輯):

非常好的一部戲,非常感人的一部戲。說三點:第一,加強阿根的唱,把阿財義舉之前的鋪墊減,確實有點啰嗦,但是這個演員唱得真的太好了。第二,衣柜放在角落,太不應該了,應該把衣柜突出,在視覺上有沖擊力。第三,分娩的場面,不喜歡這么處理。關起門來,最后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就可以了。

倫兵(《北京青年報》記者):

第一次看很同意剛才專家提出的看法,我想說的是:第一,戲的選材和制作有遠見。第二,這部戲給我最大的感動就是“堅守”。

想提幾點希望:第一,音樂上給女主角的高音太多,整個音樂應該是跌宕起伏的,有些應該是柔情的,但是比較少。第二,我希望導演為這個戲排結構的時候,要更加歌劇化,現在這個戲的舞蹈有點多了。第三,希望在語言上、唱詞上要更加接地氣。第四,阿財和阿妹的關系好像沒有理清楚,阿財對自己的嫂子是崇拜也好,暗戀也好,應該有所表達,甚至在戲劇動作有所表達。第五,音樂的配器有點單調,一直是銅管在打節(jié)奏,應該更加豐富一些,可以增加一些弦樂的柔情,更加走心。

蔣力(中國歌劇院創(chuàng)作室原主任):

第一,在第一次導歌劇的導演中,有些很不成功,沒有向歌劇靠攏,有些很成功比如本劇的導演,剛才大家說的比較多的是劇中的舞蹈偏多,因為她是舞劇導演出生,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覺得這個導演接下來一定會向歌劇化進行調整。第二,思紅這個名字太大膽了,思紅在這部劇里基本上沒起到多大的作用,到后面基本沒有故事。第三,結尾一群紅軍如雕塑般在那邊站立著,我建議阿根是那些雕塑中的一個,然后阿妹發(fā)現其中的雕塑就是阿根,不禁上前撫摸,在撫摸中他敬個禮,那樣會更加感人。第四,床和房子的比例有點失調,太大了,應該更普通人家,民居一些,要不看的有點別扭,還有送兒子去參軍一定就在這個房間前面。最后,節(jié)目單出現的是也是字幕出現的最后一句“松毛嶺的意義是為中央紅軍吹響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的號角”,我覺得這句話非常不妥貼,長征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沒有想到它的勝利。

滿新穎(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好戲才有評論誕生。這部劇要有人性、要有思想性,不要掐斷與生活的聯系。人不能在情境中沒有戲,戲要有趣。這部劇的主要問題是沒有拎清楚兩個人誰是主要人物,配角可以少唱。戲劇要有結構布局、節(jié)奏布局,如果全部都是四四拍、四二拍,會太單調。當女主角大段唱段的時候,她的心死了,要有外部動作,要有戲。戲里有太多舞蹈思維,要有歌劇思維。如托孤那一段。阿財的唱段沒有韻味,不對仗。在音樂的把握上要體現人物性格,有些地方可以應用轉調,注意調性的穩(wěn)定。配器上要有戲劇上的效果。女主的聲音很好,但是人物的表現不要僵化,要軟一點。

蕭文禮(中央民族樂團創(chuàng)作部副主任):

面對祖先靈牌的片段,最能體現客家特色,可以做得更加有儀式感,不要像趕集一樣,可以做點文章,突出漫長的等待比犧牲更痛苦、更偉大。

喬佩娟(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歌唱家):

談談我看完這部劇后的幾點感受。第一點,這個故事所反映的是中國人民、福建地區(qū)的人民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中,在創(chuàng)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中,所做出的重大犧牲。看了演出以后我有信心了,這個主創(chuàng)團隊,有實力、有能力、有才華,而且對老區(qū)人民抱著深厚的感情。第二點,這部劇一點不過時,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在的。歷史展現我們的過去,展現我們的根,中國的革命、今天的幸福生活怎么來的,現代年輕人為實現中國夢是需要這樣一種激勵和動力的。第三點,這部劇確實改好了,人物都利索、干凈了,特別是阿財這個人物的改變,我和有些同志的意見不一樣,小叔和嫂子非談戀愛啊?她就是他的媽?!伴L嫂如母”,就是這種關系,一點都不要動搖。在阿根犧牲之前,阿妹母親的這個感覺表達不夠。阿財這個人物別給他抹黑了,他就是“愚”“鈍”,大家不是怕他成叛徒,而是怕他做錯事,從這個角度來塑造這個人物,這樣更好,觀眾更容易接受,這樣戲和幾個人物就完整了。第四點,烈士證要處理好,現在感覺還不夠,倉促了,索性正大光明。就是時機到了,該告訴母親父親犧牲了,不要扭扭捏捏的,但是這部劇前面要鋪墊好。另外還有衣柜,處理得小氣了。剛開始阿妹在沉思、難過,后來柜子一拉開,不是一件件往外拿,應該是一下子撲倒衣服上,一個大的動作,這時候大哭。阿妹等了30年,這些衣服已經“人化”了,衣服就是她的阿根,是她對丈夫思念的情。這到底要怎么表現,要好好研究。還有,最后處理一定要哭,但是分寸和節(jié)奏要掌握好,既要哭得恰到好處,又不能哭得沒完沒了,才能動人。第五,孩子當兵這段太倉促,怎么處理更好。第六,阿根犧牲沒有處理好,比如要突出阿根最后一個堅守陣地,“人在陣地在”,動作干凈,為阿根犧牲創(chuàng)造條件、做好鋪墊。第七,阿妹這個人物,是王慶爽最近幾部劇里最好的,她的音色好聽,但特別是年老以后音色要變化,太尖亮,要稍微厚實一點。還有瞎婆婆的演員,人物表現有點跳,不夠貼近人物,還要再深沉蒼老一些。最后,我特別同意大家的意見,主創(chuàng)團隊特別認真、特別虛心對待專家組提出的各項意見,現在的舞臺呈現很不錯。我對這部劇給予很高的期望,一定要把老區(qū)人民的犧牲和奉獻,用最高水平呈現在北京的舞臺上!

石建平(福建省文化廳廳長):

各位專家提了很多好意見,我們一定要記下來,改好、改到位。之前也開了多次專家座談會,有些意見已經改了,有些可能還沒來得及改。要專門去研究琢磨,怎么改?怎么改好?今天這一版,總體感覺還可以,特別是到了后面越來越精彩。但是前面一直在唱,節(jié)奏比較慢,比較松散,入戲也比較慢。

下一步要認真吸納多方面意見,邊演邊改,使這個戲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亮點要做“亮”。亮點是什么?怎么體現亮點?主題思想無疑是亮點。反映的紅色文化內涵很深刻,但作為表演要有幾個亮點。這部歌劇的亮點在于三十套衣服的表現,十年十套,二十年二十套,我們要怎么體現這個過程的呼應?再者,要充分體現劇情中的“堅守”。阿根的“死”,和這邊的“生”。上一版在處理上有創(chuàng)新,這一版就處理得相對平淡。他的犧牲是怎么“死”?不能只是倒下,一般的“死”去,而是要有亮點。我們要去想怎么處理好“死”和“生”。另一個亮點在于“戀”,戀是雙方的,不能是單相思,不能這邊阿妹一直想,那邊體現阿根的過程沒有戲,他的唱要反應長征過程和重大的事件——湘江戰(zhàn)役、遵義會議等,要巧妙地帶出來。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兩個人不知道,但兩個人之間有一個心里對話,對話要有三段,十年對話、二十年對話、三十年對話,這些亮點怎么做“亮”,導演怎么創(chuàng)意,要去思考。一個劇有幾個亮點,大家看完就會印象深刻。

二是特點要做“特”。音樂上要有鮮明的特點,我感到有幾段音樂好聽,還有不少段落的音樂不動聽,留不下印象。特別是缺乏山歌民歌的特點,很難流傳開。要把音樂的特點放大。比如:“藤在樹上”那段,是比較好聽的一首,就要把它放大?,F在這段歌詞太短,可加一段:“樹長藤生兩相依,樹死藤隨不分離”。唱到這里,是用很痛的、哭的言語在唱,這時候可以增加背景和聲,體現共鳴的氣氛。這首歌也可以多出現幾次,每次出現增加一些好聽的東西。另外,女主人公一個人唱太多,聽起來感覺太單調。要有獨唱、合唱交替對比出現。還是要把主題歌再琢磨一下,山歌、民歌的特點,要多一點,增強歌曲的傳唱性。

三是看點要耐“看”。戲的細節(jié)要經得起推敲。如劇中出現大樹,舞臺上那幾棵樹,設計還要再細究。樹在那里轉轉轉的那個場面,是要說明什么?榕樹是不屬于那個環(huán)境的,有沒有更好的形式?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節(jié)奏太慢。長征出發(fā)前,兩個人在山崗上話別,后來又是兩個人在樹下話別,有重復之嫌。同時,格局也小了,局限在兩個人的分別,可增加老百姓送部隊場景,使人看到長征出發(fā)時候才有的感人氣氛。對每個景的設計,要認真思考,如有個場景,樹好看、生機勃勃,后面是青山綠水,是否與那個時候殘酷戰(zhàn)爭的場景相符?應對每個場景琢磨一下。

四是共鳴點要增強。劇中有不少情節(jié)和場景是可以引起觀眾的共鳴,對這些共鳴點要設計好,給予策劃強化,通過共鳴點增加氣氛,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啟迪,激發(fā)思想升華,上升到繼往開來、傳承紅軍精神,也可設計一段精彩的舞蹈掀起高潮,引起觀眾的共鳴,使他們感動震撼。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郭旋、何慧 整理)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