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文化自信看陜西
2019-03-29 18:23:28? ?來源:陜西網 責任編輯:王瓊 我來說兩句 |
“黃帝手植柏”的樹齡已超過五千年(11月20日拍攝)。本報記者 張江舟攝 橋山古柏 見證五千年文明史 “橋山古柏群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全世界面積最大、最古老、保護最完整的古柏群,覆蓋面積超過3000畝。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柏有8.6萬余株,千年以上的古柏有3萬余株。這株‘黃帝手植柏’的樹齡已經超過五千年。它看到過戰(zhàn)爭,也經歷過和平,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見證者,是黃帝陵古柏中最有價值的文化遺產?!标兾魇≤庌@黃帝研究會副會長蘇峰說。 位于黃帝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相傳為黃帝親手種植,形體高大、蒼勁挺拔,樹身高19米,下圍11米,七人合抱有余,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歷經五千多年風雨仍枝葉繁茂,這株古柏如同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不急不緩地給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講述著關于中華民族起源、奮進的故事。 蘇峰說:“黃帝陵是源遠流長的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強奮進的精神象征,是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紐帶?!?/p> 中華民族對黃帝陵的保護與祭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tǒng)。據(jù)《竹書紀年》記載:黃帝去世后,他的大臣左徹就開始祭奠黃帝。此后,對黃帝的祭祀逐漸成為國家制度。 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曾率18萬大軍祭拜黃帝陵;唐、宋、元都有祭祀、修葺、保護黃帝陵的確切記載;明清時期,祭祀黃帝陵是國家的一項政治制度。黃帝陵軒轅廟至今保存有150余通記載歷代祭祀、保護黃帝陵和頌揚黃帝功德的致祭碑、紀事碑和題字、題詞、題詠碑。1912年,孫中山先生委派代表團致祭黃帝陵,祭詞中“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充滿民族自信,至今傳詠。 1937年清明節(jié),在中華民族抗日危難之際,國共兩黨在橋山同祭先祖。毛澤東親筆起草的《祭黃帝陵文》,成為中華民族團結抗日的“出師表”。祭文共56句,用8句概括黃帝的偉業(yè),其余均寫中華民族的現(xiàn)實遭遇和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看法,呼吁各黨各界求同存異,同仇敵愾,共御外侮。 新中國成立后,自1955年起,公祭黃帝陵恢復。1964年至1979年,公祭活動中斷。1980年恢復。從1994年起,每年都有國家領導人與陜西各界人士參加公祭。除此之外,自1988年起,每年重陽節(jié),黃陵縣各界都會舉行民間祭祀黃帝陵廟活動。個別年份或有特殊大事還在其他日期舉行民祭。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