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首页_99re免费精品视频_中文人妻精品一区在线_亚洲人成黄69影院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直通屏山> 網絡問政 > 正文

王景玉:網絡問政的政治效能感淺析

2014-01-17 09:1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黃水來 黃水來  
分享到:

??? 三、網絡問政效能感的考量特點

  有了網絡關注,不但可以維護個人權利,可以得到超額經濟收益,另外可以獲得社會知名度,因此很多人選擇通過網絡來維護自身權益。這不僅造成很多人競相模仿,還帶來了網絡群體性事件的井噴式爆發(fā)。從各種網絡問政事件中所呈現(xiàn)的邊際效應中,可以總結出其運行特征。

  1直觀感受性。網絡問政的興起不是因為人們對網絡好奇,更不是因為網絡自身的隱匿性使人們敢于鋌而走險,而是因為其效能感的放大和發(fā)酵。網絡問政給普通百姓的觀感是:政府回應及時,事情圓滿、超值解決,人們競相模仿、學習。通過網絡問政與否的現(xiàn)實效果截然不同。例如,目前浙江比較引人注目的“被強奸犯張高平叔侄”案,就是因為之前沒有網絡的關注,沉冤十年才得以水落石出。而2009年發(fā)生在云南的躲貓貓事件,經網絡輿論的不斷滌蕩,最終高層領導對該事件做出批示,進一步調查的結論直接顛覆了警方的最初認定。廣大網民認為,只要在網絡上得到關注,就會得到基本滿意的解決。這種直觀的效果激發(fā)了人們的參與熱情,尤其是在比較重大的、事關官民沖突的網絡問政案件當中。

  2共鳴彌散性。網絡問政效能感具有傳播功能,能夠在具有網絡問政沖動的群體中引起共鳴,形成共振。例如,中國境內的釘子戶問題。2007年2月底3月初,重慶市九龍坡區(qū)出現(xiàn)了中國第一個“釘子戶”,該事件經過熱炒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在全國網民眾目睽睽之下,最終以開發(fā)商讓步,釘子戶得到了拆遷紅線內同樣大小的臨街門面與二層,獲得了72萬元的賠償,拿到新的臨街營業(yè)房。釘子戶得到了其他搬遷戶難以拿到的補償,網絡問政的回報豐厚。在此事件的鼓舞下,此后相出現(xiàn)了比較著名的“南寧最牛釘子戶”等。這些事件從地域來看分布在大江南北,但是從時間順序上卻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可以說是一種事件所引發(fā)的蝴蝶效應,具有彌散性的特點。

  3同質仿效性。網絡問政效能感的同質仿效性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一是問政方式的模仿和復制。網絡問政的方式和行為雖然不會雷同,但是卻在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可能有相似的方式、相似的發(fā)展路徑而且得出基本相似的結果。二是網絡問政人群的特定性,呈現(xiàn)出人群固化的同質特性。一般而言,網絡問政存在兩個群體:第一是為維護自身利益而進行抗爭,最終得到網絡響應而促成政府回應的問政者。第二是網絡問政者是一些無直接利益關系者,他們參與的目的不在于獲得某種利益,而是借助網絡平臺發(fā)泄私憤,并美其名曰草根民主。這種行為包括三種情形:一是將民主作為反政府的包裝,其實他們對民主一無所知,甚至他們實際行為就是反民主,但為了反政府于是搬出民主作為武器。二是紅眼病,他們看到社會貧富差距分配不公,于是情緒上渴望民主帶來顛覆與翻身的希望。三是背后有勢力團體策劃、支持、指揮,此勢力團體不排除來自境外??v觀從事網絡問政者,他們都不外是基于上述原因而參與其中,并釋放某種情緒性能量,造成某種社會效應。

  4最低理智性。群體的情緒比較易怒,缺乏理智。即使是存在其中的精英分子也無能為力,甚至會同流合污。網絡問政者其實也是一群生存在網絡空間的“烏合之眾”,[5]他們在網絡群體性事件中扮演著關鍵的多數,成為網絡事件受人關注的核心支撐力量。他們盲從,漫無目標,卻不知疲倦地關注事件進展,進而通過評論達到娛樂的目的,而且將自己的行為定義為英雄行為,盡管讓旁觀者看來,他們是在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他們卻認為自己是在獻身、犧牲和不計名利。因此無論是表象還是實質,網絡問政群體具有低理智性,存在著盲從、模仿等行為,而對其他類似事件的模仿和盲從,其實就是網絡問政群體低理智性的主要特點。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