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職是試金石,還是絆馬索?進退浮沉,自掛職始?!币徊恳蚬蠢粘觥皰炻殹边@一頗具中國特色的小說曾風靡網絡。
現實中,部分地區(qū)的掛職名額,竟然也讓某些官員趨之若鶩。
近日有媒體報道,陜西省神木縣取消了67名干部2009年度掛職資格,乍一看,一下子就取消了這么多掛職干部,其魄力和膽識著實嚇人一跳??蓳y計,從2006年開始截至2008年底,神木縣全縣掛職干部竟達到2389人次。面對如此龐大的掛職干部人次,被取消資格者僅67名,簡直微不足道。
神木縣掛職辦指出,一些干部自掛職后,有的兼職取酬為個人謀私利,有的賦閑在家照樣拿薪酬。這種明顯的社會不公平,不但違背了實施干部掛職、推動全民創(chuàng)業(yè)的初衷,而且引起公眾的不滿,損害了政府的形象。
神木縣的做法看似有理,可是老百姓卻不買賬,他們認為,對于部分掛職干部“占著茅坑不拉屎”以及涉嫌詐騙財政的行徑,當地政府部門雖舉起了大棒,但卻像是在撓癢癢,“取消掛職資格的處理”也更似一種溫柔的愛撫和縱容。
因為,在此背景下,“掛職干部”早已因其獨具“帶薪休假”和保留官職等優(yōu)勢,而受到部分官員的熱捧,甚至出現了排隊申請“掛職”的奇怪現象。
2000年6月,中組部就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中,給干部掛職做出了明確的定位,稱之為“干部掛職鍛煉制度”。
本來,“干部掛職”都是本著讓更多干部參與業(yè)務,以期得到業(yè)務鍛煉,提高綜合素質,培養(yǎng)掌控能力,從而成為干部選拔和任用的一個有效補充。
然而,這本經卻被歪嘴和尚給念歪了。在有些地方,一些實施單位、派出單位、接收單位和掛職人員,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和心態(tài),使得“干部掛職鍛煉制度”在執(zhí)行時,參與進了不少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據稱,在部分沿海地區(qū),由于前來掛職鍛煉的干部太多,導致一些鄉(xiāng)鎮(zhèn)的領導干部達到20多個。加上個別掛職干部的“鍍金”心態(tài),幾乎成了當地領導的心病。
作為掛職干部的派出單位,由于存在溝通不暢等原因,缺乏對掛職干部的監(jiān)督和管理,造成派出單位“鞭長莫及”和接收單位“無暇顧及”的“真空”狀態(tài)。而一些地方所謂的掛職辦,又缺乏足夠的監(jiān)督,最終導致部分掛職人員放任自流甚至違法亂紀也就不足為奇。因此,據悉陜西神木掛職干部的公權力失范現象并非孤本。
對此,有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掛職干部制度的統一和細化,尤其要加強掛職干部派出與接收單位的責權利考核,強化掛職干部管理部門的監(jiān)督,避免管理真空的出現。此外,地方政府也更應該隨時向干部正確詮釋掛職的意義和價值,讓干部掛職真正成為干部鍛煉和成長的平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