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的新雜志籌備了許久一直沒新消息,近日在博客上公布了自己新雜志的征稿啟事,出手大方的他開出普通稿件1000字1000元、封面文章1000字2000元的高標準。韓寒自稱,這個標準高出郭敬明30倍;對此,郭敬明反擊稱:“特點不同,不存在競爭”,“錢給得多,但與稿子的質(zhì)量是不會成正比的。”(據(jù)5月4日《重慶晨報》報道)
“特點不同,不存在競爭”?我是不以為然。競爭,往往是以差異化而非趨同的形態(tài)表現(xiàn)的。套用句俗語:“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樣的,越是具個性和特色的,也是越易贏得市場的(“物以稀為貴”嘛!)。于差異化中謀競爭,正是競爭的強化,而非弱化或“不存在”。
錢給得多,未必與稿子的質(zhì)量成正比,固然如此。但是,古語有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同等質(zhì)量的稿件,難道會價低者得而非價高者得,放著個好價錢不賣?這是有悖于經(jīng)濟理性人假定的。經(jīng)濟理性人假定有云:一,人是理性的;二,人是自私的,既然人是自私的,必定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既然人是理性的,就一定會尋求在局限條件下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的辦法。我想作家,并非神仙,同樣一般也不至免俗。
那么,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售12.8元一冊,韓寒主編的新雜志擬定價11元一冊,韓寒卻開出了高出郭敬明30倍的高稿費,以至其出版人路金波也表示:“這份創(chuàng)紀錄的稿費當時嚇我一跳,幾乎是行業(yè)水平十倍”,是不是有悖于“經(jīng)濟理性人假定”呢?不然。其一,如前所述,這是差異化的競爭策略所致(并勢所必然的,很可能分流郭敬明一些作者連帶讀者);其二,韓寒稱:“上個月,我忙于雜志的一些前期準備工作,我咨詢了一些人,問作者的稿費在文學類雜志的成本占多大?得到的答案是,忽略不計。我認為這對他們很不公平,因為雜志就是由他們的文章組成的……”——我平時就給報刊寫點言論稿打打牙祭,也知此言諒并不虛;其三:“在商言商”,雖然韓寒開出了標準高出郭敬明30倍的高稿費,但是其雜志的擬定價11元,比于4、5元一期的《情人》《幸?!坊颉峨s文月刊》等普通時尚類或文學類雜志,也還是高出了約一倍,而同時,其還有著巨大的市場號召力及著名出版人路金波旗下的萬榕公司作強大后盾支持,則底氣十足也非無憑。
所以,在我看來,郭敬明的“特點不同不存在競爭”論,不過是在自欺欺人;而更希望,韓寒開出的稿費高標準,能夠在業(yè)內(nèi)起到一定程度“鲇魚效應”。(于立生)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3-21韓寒當主編幸與不幸的辯證法
- 2009-05-05韓寒辦雜志,怪招能否打開局面?
|